《乡村四十年》
第15节

作者: 爸爸怪兽
收藏本书TXT下载

  修木船的师傅,大多是木匠,有爷爷的帮忙,陈扬心里更有底了。
  修船花了八天时间,爷爷领头,陈扬辅之,童二子和二弟打下手。
  一共花费十二块七毛钱。
  船终于修好了。
  又过了三天,修过的木船顺利下水。
  船下水后还得试水。
  陈扬与童二子和二弟一起,往船上堆放石头,看看还有没有漏水的地方。

  反复试了几次,爷爷宣布,船修好了。
  有了船,还得有挖沙工具,爷爷年轻时干过,少不了又对陈扬一番指导。
  万事俱备,可以开始挖沙了。
  温林县的木城河,是全县最大最长的河流。
  这条河从南至北,曲折绵延两百多公里。
  这条河的最大特点,是沿着山势而走,左岸是山脉和丘陵,右岸是温黄平原的一部分。
  左岸有七十多条溪流,从山里出来,再汇入木城河。
  在每条溪流和木城河的交汇处,沉淀了大量的泥沙。
  据爷爷说,在木城河挖沙的人并不多,大概有十几个。他们有的世代以挖沙为生,有的是后起之秀。
  挖沙看似简单,是个力气活。但在爷爷看来,挖沙是个技术活,不聪明的人还干不了。

  挖沙的工具也很重要。
  而最主要的工具,是一个连着竹杆的畚箕,也就是簸箕。
  这是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平时用来簸粮食或盛放东西。
  长竹杆绑在畚箕的高处,可以旋转。还有两根绳子,一头绑在竹杆的顶端,另一头绑在畚箕敞口的两端。
  陈扬带着童二子和二弟陈兵,摇着船,来到木城河一个叫三岔口的地方。
  之所以叫三岔口,是因为在这里,有两条从山里出来的溪流汇入木城河。
  据爷爷说,这里的沙最多。
  但这里水深,河面离河床深达八米以上。这里虽然沙多,但不好挖,所以几乎没人到这里来挖沙。
  陈扬知难而上,别人不来的地方,他偏偏要来。
  木船在河中停下,童二子和陈兵一起,把一块宽三十五厘米的跳板,横放在船的中舱。
  陈扬踏上跳板,拿着竹杆,说了句“好运”,再把畚箕往水里插去。
  竹杆长达十米,比别人的至少长三米。

  果然如爷爷所说,这里的水深在七八米。要知道现在还是冬季,是枯水期。要是到了夏天,雨水旺盛,水深恐怕在十米以上。
  畚箕挖泥挖沙,也叫挖勺,一勺一勺的。
  陈扬挖出了第一勺,倒在船的中舱里。
  接着是第二勺第三勺。
  陈扬停下来。
  童二子和二弟陈兵过来察看。
  “大哥,是泥不是沙啊。”二弟喊道。
  童二子也说,“好像是没有沙诶。”
  陈扬骂道:“两个笨蛋,看看有什么用?用手,用手抓一把试试。”
  童二子和二弟各抓起一把河泥,再用另一只手,捏了捏河泥。

  二弟喜道:“真有沙呢。”
  童二子道:“有沙有沙。扬哥,沙在泥里呢。”
  陈扬点了点头,“这就对了。咱们挖上来的不是沙,而是泥沙。”
  二弟坏坏的一笑,“大哥,泥沙卖钱,一分不值啊。”
  童二子也有点泄气,“咱们,咱们白忙乎了。”

  “两个大笨蛋,一对湖涂虫。”
  陈扬继续挖沙。
  干了一个半小时多,船的中舱已装满了泥沙。
  陈扬指了指船的尾舱,“知道我为什么带两把大筛子吗?现在你俩开始干活,一个洗沙,一个筛沙。洗出来的沙子倒在尾舱,洗出来的泥倒回河里。”
  在陈扬的指点下,童二子和二弟开始干活。
  洗沙很简单,往中舱灌水,再拿棍子搅拌,待把水搅浑后,再把水去掉。
  这样循环往复,多次灌水,不断的把泥沙中的泥去掉。
  剩下来的就是沙子了。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
  洗沙是个力气活。把泥和沙分开,要先不断的灌水,连续的搅拌,再把浑水去掉。
  整个上午,累得不行不行的,总共搞了两三百斤沙子。
  这两三百斤还不是成品沙,运回去后,还要清洗几遍。
  估计最后留下的成品沙,也就是一二百斤。
  现在的河沙,每吨价格也就十块到十五块。
  一二百斤的成品沙,满打满算,不过才一二块钱。
  不过,与干农活比较还是划算的。
  在生产队干活,一个正劳力,一天起早贪黑,也就是七毛钱。
  现在搞沙子,仅仅一个上午,就赚到一二块钱,三个人平均每人七毛钱。

  陈扬把帐算给童二子和二弟听,二人的信心又回来了。
  “你们再想想。咱们还有下午和黄昏,还能搞几百斤沙子。这么算下来,咱们一天能赚五六块钱呢。”
  童二子说,“扬哥,听你的,咱们继续干吧。”
  陈扬说,“先吃午饭,吃饱了再干。”
  童二子红起了脸,“这个,这个……”
  童二子家穷,今天出来,根本就没带午饭。
  陈扬早有准备,早上他带了六个蕃薯粉做的窝头,三个人每人两个。
  童二子不好意思。

  二弟把两个窝头塞到童二子手里,“二子哥,你就吃吧。”
  陈扬也挥了挥手,“大家赶紧吃,吃好了继续干活。”
  三个人吃着窝头,口渴了,就用手当勺,从河里勺水喝。
  农村人就是这样,平时很少喝开水,一般都是走到哪里喝到哪里。
  吃饱喝足,继续挖沙。
  陈扬有力气干活,整个下午,他又挖了两舱泥沙。

  童二子和二弟也卖力气,把两舱泥沙洗成沙子。
  到快天黑时,前舱和后舱已装满了沙子,至少在六百斤以上。
  还不算完,陈扬又一次挖沙,把中舱装满后,才让童二子摇船回家。
  爷爷已在岸边等着,手里还提着一盏马灯。
  陈扬让童二子和二弟先去吃饭,自己陪着爷爷。

  爷爷上船,看了看那些洗好的沙子。
  “好沙,好沙啊。”
  “爷爷,你是说,咱这沙能卖个好价钱?”
  “当然,这个沙是全县最好的沙,叫什么什么……对了,黄金沙。”
  “黄金沙?”
  “对,人家城里人,室内装潢都用这个黄金沙,市面上很难买到的。”

  “这么说,咱们是发财了。”
  “发财?哼,至少还得洗两到三遍,沙子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品沙。”
  陈扬噢了一声,“接下来怎么洗呢?”
  爷爷指着河滩说,“就在这里。把咱们家的那几个大缸,拿到这里来放好,一缸一缸的洗。”
  陈扬点了点头,“行,我把那几个缸运过来。”
  爷爷说,“这里洗沙,由我来干。”
  “爷爷,这会累着你的。”
  “这点活么,还累不着我。”
  陈扬当然不会让爷爷一个人干活,他叫来大妹,给爷爷帮忙。
  童二子来了一看,跑回家去,也把他爷爷童老九和大妹童玉仙叫来帮忙。
  两个老头,两个女孩,花了半夜,把船上的沙全洗出来了。

  加上中舱的泥沙,一共得到七八百斤成品沙。
  爷爷周到,为了防止有人偷沙,他还和童老九一起守在河滩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