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里的人间百态》
第14节

作者: 寻梦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待我目送他们走出大厅,我对后面等位的办件人示意先暂停一下办公。这个件太蹊跷了,我觉得我有必要借调一下这宗不动产上一手的登记档案卷宗,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蛛丝马迹。
  记住了该不动产的具体地址,我借尿遁的借口到达了档案室,查询一下这宗不动产上一手办过什么登记。经过查询得知,最近的一次登记就是该房主在前两年办理的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手续,我请档案室的同事帮我打开了当时在窗口办件时房主留存的照片,把这个相貌熟记在心里。

  拿到了该不动产的转移登记卷,我迫不及待的翻到了申请书的那一页,我一眼就看到了申请书背面权利人签字的那里赫然签着房主的名字,字体娟秀,笔画连贯。真没想到,不识字的人,还能签出这样的名字。
  签好档案借阅登记表,我带着这卷档案回到了岗位。审核完几份材料之后,那一组人又来到了我的面前。他们的队伍多了两个人,其中一人是一位满眼哀伤的大叔,另一个人是一位中年妇女,眼神慌张,和我刚刚看到的照片我敢确定百分之百的概率不是同一个人。我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干脆选择以静制动,看看他们说什么。
  中介满脸堆笑,说老两口来签婚姻状况承诺书了。我冷笑一声,没说别的,拿起身份证向那位中年妇女询问她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甚至于农历的出生日期我都问了,对方都一一答对了。看来对方也是有备而来,教了不少内容。
  我拿出了婚姻状况承诺书,说没问题那就双方签字吧!男方先签完了,女方面露难色,说自己不识字,能不能盖人名章摁手印。卖方代理人也在那里帮腔说自己的母亲确实不识字,没法签字。
  我笑了笑,说我实在撑不下去了,让他们实话实说吧。买卖双方显得有点懵,但是中介还在装傻充愣的说我在跟他们开玩笑。
  我收起了笑容,直接把刚才借阅的卷宗拿出来放在桌子上,我问他们,还需要我把卷宗翻开吗?
  见我已经明白了真相,中介和买方,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垂头丧气,木雕泥塑一般呆立在那里。
  而卖方的代理人则直接“哇”的一声哭起来了,边哭边说自己的母亲本来打算卖房子给他置办新房,结果双方刚在中介还没签完了购房协议,母亲就突发疾病去世了。
  其实本来他想走正常的继承手续,但是中介怕他跑单,给他出了一个损招,说可以不用办继承的手续,给他省几千块钱继承公证的费用。方法就是中介帮他办一份委托公证书,即他母亲“委托”给他代为卖房,这样就可以有正当理由他的母亲不在场。
  他们希望可以这样瞒天过海,越过继承这一步,直接一步到位办理二手房买卖,没想到到我这里就被识破了。
  听完他的讲述,我将卷宗摊开到申请书那一页,指着他母亲的签字对他说:“你母亲的签字很秀气,你不该说她不识字。”
  这个垂头丧气的男人哭的更伤心了,边哭边说自己对不起自己的妈妈。
  看着这个混乱的场景,我把那个中介拉到一边,我说其实你们如果去真的换领一个结婚证来的话,可能我真的就拿你们没办法了,公证处你都敢去,为什么婚姻登记处不敢去呢?
  这个中介无奈的摇摇头说他本来也想这样办,但是奈何卖方夫妻感情太好了,卖方配偶拒绝和这个“冒牌货”去领结婚证,做了半天工作也没有用,最后也只同意过来签婚姻状况承诺书,打死也不与愿意去换一个结婚证。

  我看着那位注视着儿子嚎啕在地,自己默默拭泪的大叔。感谢他让我在这个骇人听闻的故事中,依旧感到了一丝丝的温情。
  我将这个委托公证造假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向科长汇报了。科长听后也是一惊,说现在的中介胆子也太大了,这种事情也敢干。
  这种事情,但凡粗心一点,这个二手房也就办完了。如果登记了,这就是一个藏在我们登记系统中的一颗不定时丨炸丨弹,只要一炸,所有人都完了。
  我问科长,如果说我们的系统可以和民政以及公丨安丨系统连接,是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科长点点头说,估计以后这些系统的信息在我们的不动产登记系统里都可以查得到。因为诸如婚姻情况、户籍信息等内容,可以为我们的不动产登记提供极大的帮助,再也不用怕有人在我们这里用假的证件来骗人了,极大的降低了我们的登记风险。

  我想到昨天来楼下和那组买卖双方谈话时聊到的入户问题。借机向科长请教我们中心是否有过我说的这种入户的先例。
  科长表示有过,一般都是因为窗口人员工作失误导致权利人需要补交税费,补拍照片或者是补签字以及材料的情况,如果说对方拒绝来大厅的,为了不动产登记能够顺利办理完成,我们只能上门去收,这种情况通常是谁出错谁自己去上门,这样一来也会让犯错的同时对自己的错误印象深刻,有过这样一次的教训,估计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而像我说的这种入户,曾经办过,但不多,而且当时能办也是因为我们中心业务没像现在那么繁重。现在眼下这种楼市火爆的情况,已经很难单独抽调出来一个专门的同事去负责入户了。
  说到这里,我看了看表,开工的时候快到了,我赶忙拿好各类办公用品,下楼去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经历了前一天伪造委托公证的事件,我更加的谨慎了,稍微有些拿不准的地方,就马上去楼上请教那些资深的同事,不敢有半点的马虎。
  下午刚上班没多久,略带困意的我被一阵急促的警笛声吓到清醒了。
  探头向外看去,原来是有一辆救护车飞也似的驶进了我们的院子,来到了大楼的门口,只见车上的医护人员动作麻利的推开了救护车的后门,将医用推车沿着无障碍通道推进了我们大厅。向大厅里的保安师傅问清楚电梯所在的位置之后,一行人行色匆匆的赶往电梯处。
  不多时,他们从电梯处转了出来,医用推车上躺着一位带着简易制氧设备的老者,双目紧闭,旁边跟着老人的家属,随着医用推车向着救护车一路小跑,很快就跑上了救护车,最终救护车鸣响警笛,像来时一样,又是一骑绝尘的扬长而去。我在心里默默的祈祷,希望老人安然无恙。
  中午午休的时候,我向同事问起了关于昏倒老人的事情,被告知老人是在二楼签订买卖协议的时候,突然间就晕倒了,然后同事就帮忙打了120急救电话。据说急救人员到达之后,简单的检查了一下确定问题不大,去医院治疗应该很快就能苏醒。
  过了两天,我正如往常一样在做协议预审的工作,突然科长让人把我喊了上去。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我,确实不知道科长是因为什么原因叫我上来,莫非是又要让我换岗位了么?唉,这正是宝刀本应向天啸,英雄奈何漂泊身啊。
  没等我胡思乱想完,科长已经过来了,他说前两天晕倒的老人子女刚刚来给我们中心送锦旗了,说老人已经康复了,很感谢我的同事们当时给予他们的帮助。锦旗对于我们这样的单位,象征着最高的荣誉,因为它体现着老百姓对我们的肯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