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怎样被埋没掉的(职场规律总结,20万字)》
第14节

作者: e路狂飙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很多人职业发展受挫,吃亏就吃在过分藐视经验的专属性,强调大同而忽略小异。朋友C,十多年来一直从事销售工作,但最长一份也仅仅干了一年半时间,大多数时间都不满一年,而且还是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的跳。他本人倒是能说会道,很有激情和鼓动性,很多时候倒不是老板炒他,而是他把老板炒掉,理由不是嫌工作太辛苦,就是抱怨拿的少。这么多年下来,他老处于动荡不安的境地之中,收入也不太理想,别人薪水早已实现了5~15倍的增长,而他只是2~3倍的样子,如果考虑靠物价因素,大致上也就原地踏步。他对财富的追求也基本到了痴迷的程度。

  日期:2011-05-09 14:47:12
  我不止一次劝过他,这样跳来跳去,不但专业技能无法持续提升到更高境界,心态变得越来越浮躁,更为严重的是难以沉淀到客户资源,永远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轮回之中,而且每一次都是新领域,基本都是新手,经验用得上的不多。他对我的说法不以为然,认为做销售和做技术不一样,技术领域专属性很强,而销售任何行业都是相通的,大同小异,不存在什么适应不适应的,拿起来都能干。

  日期:2011-05-09 19:29:34
  这种说法自然有很大合理成分,但也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十年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周期上完全可以支撑一位销售人员从菜鸟成长为经理甚至是总监,年收入也会从不到2万元,上升到15万左右甚至四五十万的水平,专业导向上也足以支撑一位专家的炼成。回过头再看这位朋友,虽然找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但一直处于销售人员最基本的位阶上,年收入5~6的样子,专业上貌似经验丰富,其实大多数东西似是而非,谈不到点子上。大框架讲的头头是道,涉及到非常具体的一些细节上,就开始露陷了。而在他现有思维框架中,是看不起这些事实上同样非常重要之细节的。

  日期:2011-05-09 22:09:31
  还得看这个行业,以及你所在的领域整体上的发展趋势,你的策略在大多数行业都是不错的策略,但在一些真正的夕阳行业或者行当是不可取的。
  日期:2011-05-10 00:20:39
  任何职业和岗位上的经验都绝非深不可测,只要你努力锻炼并用心领悟,在绝大多数位置上,聪明之人三年,普通之人五年,经验基本上可以初步实现系统化和细致化。只不过是在职场环境中,大家都希望人才拿过来就能用,不太愿意培养,最终为别人甚至是竞争对手做嫁衣。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多少力量可以同环境抗衡,能够做的只有顺应其中规则,为自己谋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
  日期:2011-05-10 08:34:04
  (017)
  铁律之十七:大多数人做事情,都不太符合规范,甚至还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毛病,有悖于你自己的价值准则。在不影响核心利益之情况下,如果能够容忍对方的不足,习惯和适应其行为方式,我们就有可能从他们那里获得丰厚的利益。
  尽管社会上每件事情都有相应的规范,但非常真实的一个情况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做事情,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太符合规范的,甚至还存在一些令人厌恶之处,比如约会迟到、办事拖拉、随地吐痰、说话粗口等等。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实际上大多数人除了小节上存在一些毛病外,其他方面还是挺好的,在你需要的核心要素方面存在着价值。

  日期:2011-05-10 14:52:40
  我们在职场上发展,对自己的确需要严格要求,尽力使每一件事情都按规范去做,特别是涉及到一些细节的地方,但对别人应该有一颗宽厚的心,能包容他们很多方面的不足,只有这样,你才能拉近和周围很多人的距离,人际关系才会更加顺畅。如果你存在规范上的洁癖,对这个也鸡蛋里面挑骨头,对那个也吹毛求疵,即使你在言语上不表现出来,但时间一长,别人都能感觉的到。

  从事销售职业的人,在这方面最有深刻体会。你需要大量去接触客户,也就什么样的人都会遇到。这些人当中或者这方面存在问题,或者那方面存在问题。无论你内心中是不是喜欢,出于商业利益,或者业绩压力,都需要去不断接触,甚至还需要积极主动地去适应他们的行为方式。如果你连这关都过不了,不善于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你不太适合从事销售这个职业。

  日期:2011-05-10 19:40:57
  其实,如果你将自己设想成一个公司,将职业生涯当作一种事业,成功无非就是如何将自己推销出去,卖一个好价钱。因此,如果我们真正想获得成功的话,就不得不面临与销售人员同样的问题。而职场当中你所打交道的每个人,也都是你独特销售过程中的关键人,他们或大或小都会影响你命运走向。人生何处不营销,无论是我们上学、就业、婚姻,还是职场发展,实质上都是为了将自己“卖”给别人,最大限度为自己换来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你的一生本来就是一个经营实体。

  日期:2011-05-10 21:56:24
  古代圣贤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你可以将其看成是纯粹的道德教条,也可以看成是亘古不变的人际关系秘诀,还可以看成是功利职场中的隐性规则。微言大义,其中的很多奥妙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体会,而且年龄阶段不同,人生经历不同,对此的态度和领悟程度会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日期:2011-05-11 07:59:57
  当然,宽容对方是有一定前提和限度的,就是在我们核心利益不受损害。我们在一些细枝末节和非关键领域,出于大局考虑,没有什么不可以容忍和让步的。倘若有些人得寸进尺,不但在非核心的细节上不太符合规范,而且在核心利益的达成方面也强差人意,我们就没有必要容忍他和接纳他。譬如一个木工师傅,他有迟到早退,随地吐痰,说话粗口,进门不带鞋套等毛病,我们都可以忍受,但如果做出来的活连底限都到不了,就完全没有必要迁就他了。再比如,我们容忍客户的不足,习惯和适应他们的行为方式,入乡随俗,作客随主,是为了达成生意,互利互惠,实现双赢,如果我们其他方面的迁就不能为自己换来这种结果甚至还是损失,我们又何苦要这样呢。

  日期:2011-05-11 17:50:18
  在很多武侠剧和传奇故事当中,往往有很多绝世高手,有着非常诡异的行为和脾气,令常人难以容忍。上门求见或者拜师者,无不受尽怠慢抑或凌辱。但总有人能够忍受他们的怪癖,经受得住考验,最终如愿以偿。比较典型的就有刘备和诸葛亮之间发生的三顾茅庐,朱丹溪到杭州向罗知悌学医的经历。尽管这些都成了求贤若渴,诚心求学的千古佳话。但这里面隐藏着三个极为关键的问题,一个是刘备和朱丹溪这样成就大事的人,都具有容忍和适应别人奇特行为习惯的良好品质,一个是他们两人都能为了核心利益去迁就对方,另一个则是诸葛亮和罗知悌的确是不世出的高手,值得刘备和朱丹溪那么做。

  日期:2011-05-12 09:05:05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