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宋宁宗赵扩(1194~1224年在位)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他希望通过会子解决财政问题。而且,他办了一件非常蠢的事,试图夺回北宋失地,史称开禧北伐。
北伐,在有能力的时候,是好事。没能力的时候,只能劳民伤财。
赵扩当政期间,本来财政就极其匮乏,军费全靠会子支撑,开禧年间会子增发了14倍,北伐却以失败告终。
想法是好的,结果是糟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如果说赵扩为了北伐发行会子,尚属有情可原,后面的就更离谱了。
宋理宗赵昀(1224~1264年在位)嘉熙年间,会子居然增发了64倍。至此,会子已经丧失了纸币信誉,很快就成为“得之者唯恐去不速也”,以国家信誉发行纸币的第一次试验结束了。
很快,南宋王朝面临更大的挑战,又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出现了,蒙古。
对抗蒙古过程中,南宋试图重整会子,发行金银现钱关子替代会子,这个时候朝廷已经没有能力了。最离谱的是,朝廷居然用钱关子给士兵发饷,据说当时士兵一天的收入还不能买一双草鞋,而南宋士兵需要负担一家人生活。关子的发行直接导致了南宋兵力疲惫,终至亡国。
“楮币蚀其心腹,大敌剥其四肢。危亡之祸,近在旦夕”。
唐宋金银
金银天生非货币,货币天生是金银。
在古代小说、影视里,银子是中国古代货币,这似乎理所当然。实际上,直到宋末金银始终没有成为货币。
虽然,唐宋已有金银出现,用途说起来却颇不好意思:礼品馈赠(贿赂)。
翻遍了《旧唐书》、《新唐书》,金银似乎总是在这个时刻出现,然后就是税负、悬赏和赌博。加腾森曾著《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礼品馈赠被列为唐宋金银第一用途。至于金银用来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则全部出现在战乱年代,比如唐末扬州战乱中曾有记录,一斤金子只能换得米五升。
金银在唐宋大抵只是上层官僚的财富贮藏手段,或者是地方豪强抵徭役的对价,唐初曾记载纳14两银子可抵一年劳役,这个价格一般家庭绝对出不起的。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南宋这么发达的商品经济没衍生出金本位、银本位,甚至连铜本位都混丢了,弄出个铁钱甚至纸币来。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说法很多。
在此,我们也给出一种解释。
货币天生是金银,前提是金银价值与流通中的商品价值基本齐平。虽然,唐宋时代中国冶炼技术并不差于西欧,但农业、手工生产能力却远强于西欧。由于流通中的商品价值远远超过了金银承载能力,币材反而不容易递进,因此,金银始终没有成为主要币材。
日期:2009-10-11 12:37:51
第4章 信仰时代
(欧洲中世纪)
一
海盗旗飘扬
西欧诞生,却没有快乐的童年。
当时,今丹麦、挪威和瑞典地区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冷兵器时代作战拼的是体力,原始人能力还是很强悍的,出海劫掠,更是看家本领,北欧人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可怕的掠夺者,史称“北欧海盗”。
对已经融入基督文化的日耳曼人来说,北欧人属于野蛮人,他们用原始战争方式对付西欧骑士。按照欧洲大陆骑士制度,骑士之间要一对一公平决战,骑士攻击步兵被认为是一种耻辱,骑士要“避免一切欺诈和虚假的行为”。何况当时西欧还没有出现重装骑士,骑士只能骑着一匹马,拿个带倒钩的棍子,战斗力实在难以恭维。
在北欧海盗的眼里,这些规矩很奇怪,当然不会遵守,在他们看来一群斗一个似乎更合理。
北欧海盗VS西欧骑士,没有胜负悬念。
这段历史中,别说金融,就连一般史实记载都非常少,欧洲历史学家对付这段历史的方法,只有一个字:猜。
也难怪,当时北欧没有文字,西欧倒是有文字,就是每次都战败,胜利者要的是粮食、布匹、财宝,文字记对海盗来说实在累赘,大概都丢弃了。后世历史学家了只能对着文物想象,比较公认的结论其实是废话:北欧海盗对西欧的影响不可磨灭。
欧洲大陆王室无法应对倏忽而来的海盗,封建领主势力因此空前增强,不能指望国王保护,就得靠自己了。
10世纪末,法兰克王国(加佩王朝)的实际统治区域仅限于自己领地,在领主地盘上,国王的命令等于零。此时,法兰克国王混的实在惨透了,既没有财政收入,又没有行政机构,一切都要靠自己的采邑,唯一的权力是代表法兰克进行外交,至于决定是否能执行,完全要看封建领主的心情。神圣罗马帝国则虽然相对地处内陆,但东部还有匈牙利骑兵,王室既对付不了小股海盗,拿骁勇的匈牙利骑兵也没办法。代表地方势力的公爵则以自保为号召,篡夺了王室权力。
不列颠岛混的比欧洲大陆更惨,英吉利海峡是北欧海盗的天然行军大道,岛上原有三个国家,两个被丹麦人灭了,剩下一个西撒克斯王朝被赶到沼泽地阿赛尼岛,丹麦人在不列颠岛上建立了一片丹麦区。不过,北欧海盗为西撒克斯王朝统一全岛扫平了道路,虽然最后丹麦人克努特(1017~1035年)在英国就王位,但王位很快就回到了西撒克斯贵族手中。
意大利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这段时期率先形成了西欧政治经济制度雏形。意大利没经历过长时间封建统治,领主力量在战争中逐渐衰微,此时意大利城市兴起。在城市主教领导下,市民逐渐取得了城市税收权、财政权和司法权,到10世纪末期甚至取得了城市防卫权。不过,此时的意大利城市,还不具备挑战封建城堡的实力,只不过是商业人口“能自由呼吸空气的地方”。
入侵、劫掠,对北欧自身影响也很大,原始氏族体制逐渐被打破,王权逐渐替代了原始社会氏族首领。北欧人开始追求平稳、安定的生活,1000年左右北欧人逐步接受了基督教,被基督教同化。
二
城镇的兴起
在西欧骑士小说中,中世纪意味着庄严的城堡、骁勇的骑士和多情的贵妇人。实际上,所谓中世纪城堡,大多数也就是几道木栅栏围着几个石头房子,因为8~10世纪西欧石质建筑的成本很高,小领主根本负担不起石头城堡。
木头栅栏里圈禁的农奴,生活自然比唐宋自耕农差远了,也就弄点玉米糊糊喝喝,运气好的时候弄点玉米面包。至于小麦,欧洲人不会吃,因为他们做饭的主要手段是烤,不是蒸。靠西欧当时的厨具,小麦不能烤成面包。在这样的城堡里,农奴手中别说货币,就连交换都没有,既然不可能离开这个破木头栅栏,要货币干什么。
10世纪后期,北欧海盗逐渐消停了,欧洲农业生产开始创新,从东方学习到了马颈轭、马蹄铁和双轮马车,农业生产力提高很快,商业复苏,城镇再度兴旺。
城镇再度兴盛的地方,是当年雅典文明的发源地。
因为,这些地方还是种不出粮食来,当地居民始终靠纺织为生,以纺织品换粮食。此时,新型城镇还不能算是城市,也就是在路口、码头多了几个建筑、几条街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