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荷兰人具备这种精神,也正是为此,1609年,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诞生。上市公司是探险的海船,船长是总经理,职员是船员,船主则是股东。船长背负着股东的希望,在任何前提下都不能被判股东利益。
以上概念仅存在于教科书中,标准实在是太高,即使今天最发达的美国证券市场也不能做到。但是“信托责任”始终是证券市场的灵魂,没有“信托责任”就不可能存在证券市场。
奥林匹斯山诸神见证了昔日雅典城邦的商业辉煌,日尔曼民族把赤裸裸的野蛮换成了坦然相见的利益,基督教对上帝的忠诚,在这一刻融会贯通,一个证券交易所,融汇了3000年商业文明。
交易的基础是诚信,商人,是代表。
有人说“无商不奸”,如果商业是为了欺诈而存在,那整个市场又有什么意义,毕竟诚信才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放弃了诚信,就等于放弃了民族未来,不诚信的民族注定会被抛弃在历史之外。
日期:2009-11-03 08:57:57
投机:投资于机会
荷兰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一个美丽的少女。为博美人青睐,三位勇士分别送给少女一件礼物:皇冠、宝剑和金块。少女对三人都不钟情,只好向花神祷告,花神只好把皇冠变成鲜花,宝剑变成绿叶,金块变成球茎。
这个球茎就是郁金香。
少女究竟嫁给谁,寓言也没说清楚,正史中关于郁金香的记载是:16世纪郁金香从中国传入欧洲,直到17世纪仍是一种稀有植物,用途是贵夫人在晚礼服上佩戴。
当时,郁金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比现在开宝马撞人更牛。
很快,荷兰人觉得这种花卉很赚钱,开始倒卖郁金香球茎。最初(应该是1635年前后)只是在上层社会倒手,毕竟郁金香是炫耀品,普通人与之无缘。与浪漫的法国人相比,荷兰人以冒险著称,证券交易所在此时派上了用场。1636年,郁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证券交易所上市,单株郁金香可以分割为细股,投机者门槛降低,荷兰开始全民炒郁金香运动。
在轰轰烈烈的全民郁金香运动中,荷兰人创造了“期货选择权”,1636年可以卖出1637年出世的郁金香球茎,交割前不需要付款,交割时只需交割证券市场差价,而且推出交易杠杆,允许买空。
金融创新,由此开始。
1635~1636年,荷兰郁金香合同上涨的幅度是590倍,事情的开头,未必相同于结尾……
1637年很快就要到来了,也就是说,1636年卖出的期货和约面临实物交割。
风起于青萍之末,一些传闻开始流行,有人说从君士但丁堡运来了大量郁金香;有人说一个破产的贵族只留下两个球茎,却卖不出高价;甚至有人说一个异国水手把船长的球茎当鲱鱼佐料给吃了……
1637年2月4日不期而至,在此之前交易都非常顺利,忽然有经纪人喊低报价,当天球茎价格暴跌,一周之内郁金香跌落到农贸市场上洋葱的价格……
此时,荷兰政府站了出来,声明郁金香球茎价格下跌毫无理由,劝告市民停止抛售。这大概是有历史记录的第一次政府救市,既然是救市,就证明市场已经下行,市场下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投资者信心崩溃。
信心崩溃,无法弥补的。
日期:2009-11-03 08:59:58
因为,市场是神。神旨,无法更改。第一次政府救市,未能阻止郁金香价格狂泻,荷兰政府终于祭出了杀手锏,1637年4月27日,宣布终止所有郁金香合同。
尽管泡沫崩溃的日期被记录的非常清楚,但谁也说不清到底为什么有人开始低喊报价,也许这是所有泡沫的最终宿命。
1841年苏格兰历史学家查尔斯•麦凯在《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一书中这样描述这次郁金香狂热:“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帐。欧洲的财富正在向海岸集中,如此恩惠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
危机结束,我们回头看看历史,似乎觉得非常好笑,即使郁金香名贵,不过是一个花朵,花开自有花谢,一株郁金香怎么可能换1万吨奶酪。
不错,每次金融危机都很离谱,现在觉得好笑,是因为没有身临其境。
日期:2009-11-04 09:05:50
“投机”,如果按汉字拆分可以理解为“投资于机会”,决定投机方向的是人类追求利润的本性。人们没有失去理性,言获利就是最大的理性,在投机过程中,价格高速上涨本身就是机会,没有理由不冲上去。
而且,郁金香的故事并非全无道理。
郁金香生长过程有点特殊,这涉及很多园艺知识,有点复杂。我们只能告诉大家,当时荷兰交易的不是普通郁金香球茎,而是感染植物病毒的球茎。即使普通郁金香,从种子到开花也需要10年左右,在没有园艺技术的年代,短时间内生产变异病毒球茎,根本不可能。
用经济学语言描述,郁金香球茎供给曲线垂直,弹性等于0。变异的郁金香球茎,在没有基因技术的年代,这个故事还不够大吗。谁能在克林顿时代断言“纳斯达克网络神话必将破灭”,网络,21世纪前景无量的行业啊。
可是,与郁金香一样,那些都是故事。当交易脱离实物转向虚拟,必有暴涨暴跌,也就必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只是故事主角不断变换。这些,并没有错误,资本逐利性最终会体现在实体经济,而实体经济则需要更漫长的演化时间。
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这个时差,就是泡沫。从这个角度讲,泡沫将必然存在,虽然我们不能预言在何时、何地。
“大傻瓜”理论告诉我们,在泡沫的市场上,人们相信总有最后一个傻瓜成为最后的傻瓜,而自己不会是这个笨蛋。问题是,最后一个大傻瓜肯定会出现,可能是任何一个人,也可能就是你我。
泡沫破灭前,每一个泡沫都闪烁着耀眼的光环,正是在一个个耀眼的光环中,人类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最终改变了整个世界。没错,泡沫破灭将给投资人甚至实体经济带来灾难,但在灾难前没有人强迫你去投资。
愿赌,就要服输。
任何一个泡沫的本质都是资本的逐利本性,故事背后交织着人类的理性与贪婪,也正是这种本性使人类一步步前进,只不过泡沫放大了理性,在泡沫中旋转出七彩人性:喜、怒、哀、乐、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如果没有梦想,人类还能走多远;如果没有泡沫,金融市场又有何魅力?
实际上,17世纪后期荷兰衰败的原因并不是金融市场泡沫,而是荷兰执政威廉三世的不忠贞。威廉三世,同时是荷兰执政和英国国王,在执政历程中总牺牲荷兰利益弥补英国,他毕竟不是荷兰国王。大量贸易资金借贷给了英国,荷兰国内却始终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最终,与西班牙一样,荷兰以自身衰败为对手强盛献上了一束娇艳的玫瑰。
日期:2009-11-04 09:08:27
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