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专营,刘彻并没有关心国计民生的意思,他很直白的表示,这是为了缓解自己的财务困境(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盐铁专营残酷打击了工商业,失去了高利润龙头行业,汉代工商业从此走向没落。
可以说刘彻缔造了第一批垄断型皇帝私有企业,如同当代垄断企业,官营的生产效率很低,很多铁器不能使用,甚至连割草都嫌钝(割草不痛),于是就硬性配给,强迫购买(或颇赋于民),盐铁官不再是生意,而是一个衙门。盐铁集中在一个地方生产,却要转移到全国使用,由此,桑弘羊又主持了“均输平准”,说白了就是由皇帝指派人倒腾盐铁;
不过,刘彻还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希望依靠“均输平准”流通天下货物。但是,他所谓的流通不是商业流通,照样是为了“专奉兵师”。
总之,是他自己用,只能他一个人发财。
如果说盐铁专营是与民争利,那“算缗”和“告缗”就是赤裸裸的抢劫了。所谓“算缗”就是传说中的“车匪路霸”,平民车上路要交钱,商人、手工业者做生意要交钱,交钱也无所谓,关键是税额太高,大家不缴不好意思,缴的话生意也不用做了。“告缗”就更缺德,大概意思是揭发不缴纳“算缗”者,奖励罚没收入的一半。算缗、告缗的结果是刘彻通过“罚没”手段集中了大量财富和土地,商贾遭到了洗劫。
诸子百家归儒家
先秦君主,包括秦始皇都是从祖先那里继承君位。然而,刘邦不是,刘邦的汉朝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结果。现在天下一统了,他的子孙开始为自己成为汉代第一家庭找理论依据。
这个事儿,也从猛人刘彻开始。
刘彻需要佐证自己的汉家坐天下是有道理的,是正确的。更重要的是,他打击商贾也是正确的,消灭竞争也是正确的。总之,皇帝的一切行为都是正确的,世界上只有他是正确的,大家都要听皇帝的。所谓圣谕煌煌,皇帝的话不是人话,是圣旨,大家要跪地接旨,当然,货币或者流通,也要听皇帝的。
刘彻需要的,不但要这样做,这样做还要有道理,是真有道理,不是假有道理。大家必须真听、真信、真学,不是阳奉阴违、心怀叵测,要把谎言重复成真理。
儒家由此进入了视线,不过,此时儒家不再是孔丘、孟柯、荀况,也不再是百家中的翘楚,而是按照刘彻要求改造过的学说。被刘彻看中人叫董仲舒,董仲舒所创的儒家叫做今文经学,以前的儒家叫做朴学。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被誉为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代思想家、政治家。不过我觉得,董仲舒是一个败类和叛逆。董氏所以能成为儒学新代表,并非是他造诣很牛,不过是他的思想符合刘彻需要。
刘彻当政时期,汉家天下的思想还是比较活跃,或者说混乱的(师异道,人异伦)。这显然与刘彻的想法是不一致的,他首先要说明自己最牛,要大家要统一听他的,要是大家没有思想,这样就不混乱了。
刘彻认为董仲舒是个好同志,因为他说“王者受命于天”。既然这样,汉家就没必要从祖宗那里继承基业,皇位是上天赐给刘家的。没有天,哪有人,当然就更没货币,所以无论是人还是货币都要服从天的旨意。总之,听刘彻一个人的就可以了,别的都不对,是违反天意的,“道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为实现这一目标,董仲舒从儒家伦常关系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妻作为三纲。董仲舒大概觉得自己地位还不够,于是自称直接继承了孔子学说。
董仲舒太谦虚了。
说谦虚,是因为他不并不是继承孔子,是这些谬论的原创。
事实是,秦朝焚书坑儒,嬴政要求大家把竹简都献给皇帝,为逃避这一无理要求很多人就把竹简藏到墙壁、地下。儒生之间靠口头背诵传承著作,很多儒生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注解儒家著作,等到汉朝儒生把藏起来的竹简刨出来,一看流传的董仲舒学说跟原著已经迥然相宜。刨出来的竹简叫做“古文经学”,而董仲舒的那一套叫做“今文经学”。
“三纲五常”基本上是汉朝为帝王服务的东西,孔子讲究“述而不著”,在《论语》里只能看到对长辈、对王室的尊敬,那里有什么纲常。难怪2000年后康有为在《今学伪经考》里指责董仲舒篡改儒家经典,本来就是这么回事。
中国先秦文化演进至此,被董仲舒篡改了。
早期儒家提倡礼仪,是把外在的“天”内化为自觉的“仁”,直指道德本心,把外在天命威慑转为内在道德律令,好歹还是内在超越的人文精神。董氏却把“天”直接归于世俗权力,实际上把上天的权力赋予了人,朴学从此成为经学。
不过,刘彻到底还是比秦始皇文明多了,他没有将其他各家统统从肉体上消灭,但规定只有符合董氏“今文经学”的“士”才有资格入仕。这就不太厚道了,士晋身阶梯是“学成好武艺,卖给帝王家”,那时候除了刘彻,卖给别人就等于造反了,只有跟着董仲舒搞今文经学。
交相辉映的是,在货币流通层面,铜质五铢钱统一了货币,再没有先秦的货币争辉。
五
黄牛白腹,五铢当复
王莽(前45年~23年),史书对他的评价确实不怎么高,他是第一个篡位得天下得皇帝,大家看看京剧里的大白脸,就是历史对他的评价了。不过,按照董仲舒的今文经学,王莽似乎不应该是逆臣贼子,既然你祖宗刘邦可以代秦以汉,老子当然可以代汉以新。
王莽幼年时比较贫困(莽独孤贫),但聪敏好学,在当地名声也很好,后来通过姑母(皇后)裙带关系进入朝廷中枢。掌握实权后,鸩杀汉平帝刘衎。
两年后(公元8年),接受哀帝刘子婴禅位,国号新。
王莽期间,对朝廷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刘氏豪强,《史记》记载当时刘氏宗族已经“赊贷郡国,人莫敢负”。王莽也是集权者,他当然不希望自己权力受到挑战,于是便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抑制地方豪强。最有特色的是土地政策,王莽把全国土地收归己有,不准买卖。如果这个政策能推行下去,当然王莽就是全国最牛的人,可以牛到没人敢跟他叫板。可是,全国土地都是你的,你灭了刘氏宗族,那全国的人民也都彻底没指望了。用经济学语言来描述就是说,这严重破坏了资源流动,经济必然会陷于萧条。
当然,经济没有陷入萧条。
理由只有一个,王莽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权力不可能真正控制资源流动,也许会在一定程度限制资源流动,但绝不可能改变经济进程。
王莽只好假手货币了,他推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浪漫货币政策。王莽太有才了,居然同时搞出了28种货币,大家可以自己按排列组合算一算,这需要多少种换算才能回答“钱到底值多少钱”这个问题。如果把新莽期间的货币换算完,大概需要几页纸才能说清楚,因此对此粗略带过,大家只要知道王莽发明了很多种货币就可以了。
不过,王莽为什么要这样呢,莫非古书看多了,成了书呆子。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王莽绝对不是书呆子,书呆子不可能篡位称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