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梦回唐宋
(隋唐宋)
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
581年,杨坚灭宇文氏,建立隋王朝。东晋以降,中国经历了两个半世纪的分裂,终于再次统一。
历史上曾经有无数人,对时间来说,这些人,帝王将相或是草根平民,区别实在不大,结局无一不是随百草埋没。现在,知道刘宋帝王的人,并不比去宗祠祭祖的人更多。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能是被人记住的,都是牛人。
不过,牛人只能影响历史几年、几十年,最多几百年,比如,陈胜。
没有牛人,历史该怎么样,还会怎么样,他们只能加速或者减缓历史进程。没有陈胜,会有刘邦,秦帝国该灭亡一定会灭亡,是陈胜还是刘邦去终结秦朝,实在是没什么区别。
能改变历史轨迹的人,是神人。
历史失去一个神人,就会改道。神人,无论好人还是坏人,都要影响历史几千年,比如董仲舒。没有董仲舒,没准孔子和墨子一样,至今儒家不过是春秋时代的一个流派;有了董仲舒,汉文化才有异化后的独尊儒术。
杨坚,属于神人。
因为,没有杨坚,中国后来封建社会的制度路径可能完全改变。虽然隋朝只存在了30年,就是这30年,真正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基础。杨坚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这些想法在他当政几十年中被付诸于实践,却影响了其后的整个中国历史。
我们还是从货币制度说起。
杨坚称帝后,重铢五铢钱,史称“隋五铢”。
隋五铢问世的时候,历代旧钱仍在市面上流通。杨坚很不满意,他想到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用旧钱者,尽没于官”,也就是传说中的罚没。
比如,直接派兵到商铺里搜(抢);比如,到路口检查,非隋五铢钱一律没收;比如,地方官员推行隋五铢不利,免职……
杨坚确实没让隋五铢减值,因为,隋五铢比汉五铢轻很多,汉五铢为4克,隋五铢却只有2.42克。
杨坚推行隋五铢,自有杨坚的道理。
虎死余威在。
士族政治势力在南北朝逐步衰败,但士族手中的巨大财富却没有随着政治失势而迅速消失。货币,或者说旧钱,仍然集中在士族手中。统一货币确实有利于商业发展,但更有利于剥夺士族财富,毕竟农民手中没几个钱。士族的钱必须换成杨坚的钱,就算士族很牛,有本事逃避罚没,手里的硬通货也不能在市面上流通。
同时统一的,还有度量衡。人们经常提到秦嬴政统一度量衡,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真正统一度量衡的,是杨坚。
统一度量衡是为了收税,收士族的税。
所以,隋度量衡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大:一尺等于南朝的一尺二寸,等于北朝的一尺二寸八;至于斗,可能要比原来的大三倍。对了,还有一条,税收名义数量不变。
统一度量衡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只有消除对皇权的挑战,杨坚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统治整个帝国。
嬴政虽然建立了郡县制,但没有真正创立封建制度,地方官本身就是士绅,指望他们贯彻皇帝的命令,是相当不靠谱的。县官本来就是地主,只要影响自己利益,必然会或明或暗对抗。
杨坚就不同了,因为,他创立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科举。
只有到了隋朝“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才真正成为读书人的梦想,读书,可以登科、跳龙门、点状元。
点状元,可以当大官。
完善的科举考试=高考(秀才)+考研(举人)+考博(进士)+中央直属机关公务员考试+高级公务员选拔考试。
公式说明:仅限于国内文科最著名的大学,比如,中国人民大学。请注意,这里没有之一。现在的大学实在是太多,科举的结果却只有一个——做官,而且别无分号。就算你有胆子做假学历,也没胆子到朝廷领官职。
科举考试难度,不言而喻。
如果使用社会学语言,科举建立了社会阶层的正常流动机制,给社会下层一条晋身出路。而且,科举制度确实很严格,难得作弊,风险实在太大!偶有作弊成功者,并不影响科举本身公平性。
不过,杨坚并没有如此高尚。
公共经济学认为,官僚只对权力来源负责,这个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解释科举制度。
魏晋南北朝,士族进仕凭祖宗荫功,靠的是门阀出身,权力来源是祖德,官员未必对皇帝负责。
科举制,不行。
祖上有荫德,没错,可是要考,属于差额录取。官员权力来源于皇帝,官员必须对皇帝负责。
杨坚创立了一个完全服从于他的官僚体制,就此,士族失去门阀进仕途径,官员位置不再世袭,权力、官职来源于皇权,士族就此彻底没落。
科举,或许不是一种好制度,但确确实实是一种公平的制度,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方法能够替代。
至此,皇权失去了唯一的挑战者。
权力高度统一,对明智而又有韬略的帝王,是好事。
这种帝王,只是偶然。所以,杨坚是偶然。
杨广之后的皇帝,叫做杨广,也就是传说中的隋炀帝。杨广,背了很多骂名,正史、野史他都是被攻击的对象:修运河、征伐高丽、迁都洛阳等等。总之,他是一个桀纣之君,没干一件好事。
杨广,才是必然。
不过,杨广也是有韬略的;缺乏的,是明智。
如果说征伐高丽不对,杨广同样征伐过突厥,从来没有人指责。因为,现新疆、青海就是那时纳入隋版图,指责杨广征伐高丽是以成败论英雄。还有人指责杨坚修运河,不过也有人赞美京杭大运河,只是无人再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修筑运河并非在地图上凭空挖出一条河道,很多地方用天然河,杨广真正只挖了全河道的30%。沿着这条运河看一看,就会明白,这条运河几乎集中了当时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唐代繁荣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这条运河。运河终于修通了,杨广征伐高丽也失败了,他在位期间过度使用民力,最终民怨沸腾,自己被绞杀于江都。
其实,开疆拓土、修渠挖井都会极度耗费民力,如果杨广只完成其中一项,他必定是名垂千古的帝王。他想做的太多,在权力统一前提下,没有人能置疑他这种不切实际的雄才大略,这个图景在后来中国历史上不止一次的出现,也不止一次给中国人留下伤痛。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日期:2009-10-10 14:04:14
二
开元通宝
唐朝是中国人最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世界各地华人至今仍以“唐人”自居。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不可磨灭。这个时代,确实值得中国人骄傲。唐朝鼎盛时期,中国农业劳动力人均原粮产量是4524市斤,一直到1978年这个数字仍未被超越。如果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那就看一看现代相关数据:清中叶,也就是所谓康乾盛世,这个数字为3127市斤;1949年,这个数字只有1150市斤,1978年也只有2214市斤。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