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0年,英法缔结布勒丁尼条约,爱德华三世放弃对王位要求,但法国割让加莱港和南部大片领土,1364年法国王查理六世被囚死于伦敦。
百年战争,第一回合,英吉利完胜。
今朝,骑士断缨。
日期:2009-10-15 21:02:24
百年战争背后的金融之战Ⅱ:法兰西民族的灵魂与肉体
第一回合打完,英王并没消停。
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率兵6千再次进犯法国领土。当时的法王是查理六世,他有充足的信心认为自己会赢得胜利,因为,他的兵力是3万。
不长记性啊!
双方会战于阿金尔库,3万法军再次折在长弓兵手中,7000-10000人阵亡,顺便还被俘了一个元帅,一个王室总管。
1420年,双方签订《特鲁瓦条约》,查理六世被迫承认太子并非亲生,王位继承权转归英王亨利五世。1422年,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先后挂掉了,英王亨利六世继承了法国王位,王子小查理被赶到法国南部的布尔日地区。
对小查理来说,恢复法国,重登王位太难了,几乎不可能。
几乎不可能,也就是说还有可能。
上帝的使者——贞德横空出世,“少女出,国运昌”,很多治史者都这么说。
对法国人来说,贞德是真正的圣徒。少女贞德,在危急关头率领援军冲入奥尔良,拥戴王子查理七世即位。
实际上,从贞德从军起计算,一直到她被俘,总共不过1年多时间。1年挽回颓败70多年的法国军队,别说是上帝使者,就是上帝自己来干,恐怕也有难度。
贞德,确实是法兰西民族战争的象征,但真正战胜英国人的不是她。
那个人,叫做雅克•库尔。
雅克•库尔是一个商人,确切的说是一个多元化集团的董事长,主营业务是从佛罗伦萨、阿拉贡、米兰等地中海城市生产、贩运商品到瑞士地区的布列塔尼。雅克•库尔其实只做了一件事,为查理七世弄来钱。
1438年,雅克•库尔出任法兰西财政大臣,主要工作是为查理七世筹集贷款。
作为商人,雅克•库尔有良好的信誉。
不过,他的办法也是讲故事。
他以法国王室即将收复的土地作为抵押,向地中海城市借款。地中海城市的商人不是瞎子,当然不相信雅克•库尔的故事,他们相信的是雅克•库尔本人的抵押。这些借款重新武装了查理七世,1450年,诺曼再征服前期,雅克•库尔为法国王室筹集了100,000埃索币。
同时,英国人的“羊毛垄断”的故事破灭了。英王许诺让贷款人垄断羊毛贸易,实际上只是把关税交给贷款人。当时,贷款给英王的毕竟不是银行,是商人,提高关税最终受损的是他们自己,到14世纪末期这种方式就不被认可了。
当雅克•库尔给法国拉贷款的时候,英王亨利五世正忙着在国内召集士兵,让他们去商人门口闹事,个别士兵出于义愤干掉商人也在所难免。亨利五世本着稳定军队的态度,只是小加惩戒。百年战争后期,由于士兵闹事,英王几乎不能获得任何贷款。
1412年,亨利五世出兵的财富来自当年法国赔款和赎金。1433年,战争进行到最紧要关头,亨利五世却只有20000万英镑贷款,却有88000万英镑贷款需要归还。就是这点钱,亨利五世也是向不列颠岛居民借的。指望英王还款,如同当年法国王室,是不太可能的。
结果再次证明:抢劫自己居民,是不太靠谱的。
在法国占领地,亨利五世更是采取涸泽而渔的办法:杀掉商户、剥夺财富,占领地的商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城镇、大商人、官员、甚至是大领主都亨利五世被洗劫了。
百年战争持续了116年,正是亨利五世自己从衰亡边缘挽救了法国。
雅克•库尔弄来了钱,法国重新统一王室旗下。此后,法国历史虽然曲折,但再不能泯灭法兰西的自尊、自信,法兰西民族就此形成。
不过,雅克•库尔的结局是悲惨的,查理七世的继承者路易十一囚禁了雅克•库尔,并没收了他所有财产,此时百年战争已经结束。
《欧洲剑桥史》这样评价对这段历史:
“他不再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了,路易十一当然不能容忍对王侯有过度干预能力的任何一位银行家”。
伏尔泰说,贞德是法兰西的灵魂。
那么,雅克•库尔就是法兰西的肉体。
日期:2009-10-17 00:24:58
大发现
哥伦布,是英雄。
其实,哥伦比更类似于一个战国时代游说王室的大忽悠,他所信奉的地圆说基本类似今天的征服火星,是很不靠谱的。而且,他认为从葡萄牙到日本只有2400海里,在他的海图里,整个世界只有1/6是海洋。
从科学角度,说哥伦布是个骗子,那是一点都不过份。
根据这些非常离谱的判断,他跑来忽悠葡萄牙王室,希望王室出资让他去探险。
葡萄牙人不是傻子,学术委员会否决了哥伦布的提议,哥伦布于是转而忽悠西班牙女王伊萨贝尔。
很不幸,他的建议又被西班牙学术委员会否决了。
就在哥伦布准备去法国王室信口雌黄的时候,他接到口信,西班牙女王让他回去,准备出海。显然,西班牙女王做了一个很不明智的决定,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冒险。
哥伦布至少需要200万马拉维第才能出海,还不包括船员工资,而当时一个西班牙普通仆人每月的收入都要610马拉维第(根据《唐吉柯德》中仆人工资估算)。
然而,哥伦布没钱,所有资金都需要西班牙王室提供。
西班牙女王很够意思,借给哥伦布这笔钱。
1492年8月3日,也就是后来西班牙的国庆日,大忽悠哥伦布带着三艘战舰出发了。经过了一番艰苦的航行,哥伦布终于找到了一个小岛,是巴哈马群岛上的一个岛屿,他马上宣布这个小岛归西班牙王室所有。
传说,哥伦布此行的目的是去中国,而且带着女王给中国皇帝的亲笔信。幸亏哥伦布到的地方是美洲,因为他的报酬是担任发现地区的总督,如果哥伦布真到达中国,不知道跟明朝皇帝怎么谈判,封他当总督,基本不可能。
1493~1502年,哥伦布又进行了三次航行,探明了到北美的道路。不过他本人始终认为自己去的是印度,后来,佛罗伦萨人认为这是一块新大陆,将之称为“阿美利加洲”,即“美洲”。
1497年葡萄牙的达加马绕过好望角,到达了风情万种的印度;
1519年西班牙麦哲伦船队历时一年,终于也到达了印度,又环形而回,终于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有现代航海家说,哥伦布的航线确实是最佳航线。不过也有人说,哥伦布是弄到了一份当年北欧海盗的海图,只是北欧海盗觉得新大陆实在没什么可抢的,就放弃了。
现在更有人争论,在哥伦布航行前,中国人郑和其实到达了新大陆,如果两者在海上相遇,甚至大战一场,历史就会改写。
历史,没有如果。
郑和VS哥伦布=关公VS秦琼。
郑和下西洋不是经济活动,是为了巩固传统的华夷体制,和哥伦布的开拓疆域、寻找航线不是一回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