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预言,一个新的世纪即将到来,封建精神再也不能钳制人们的思想。人类不再轻视此生此世,“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开始响彻西欧大地。
这是一个造就伟人的时代,这更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人类文明至今无出其右。
日期:2009-10-19 09:21:01
理财专家
抢劫是为过好日子,征服南宋后,蒙古人砍人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偶尔想到日本散散心,却被大风刮到海里,于是就改行到国内抢劫了。当然,历代封建王朝都抢劫,但总有限度。元朝统治者有点特殊,总感觉自己是强盗,抢劫可以无极限。
元立朝较短,入主中原前一直以银作为货币,当时的银锭又称“元宝”,元宝的“元”字即代指元朝。忽必烈没称帝的时候,仿效金国发“中统交钞”,中统钞可以向朝廷兑换金银。应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金银复本位纸币,所谓“以金为本”、“以银为本”。1263年忽必烈建平准库,平抑中统钞与金银的兑换比率,从职能上看,这个平准库颇类似于今天的中央银行。平准库执行政策很到位,根据《元史》中的记载,1275年之前没有物价飞腾的记录,而且中统钞刚发行的年代,忽必烈不准民间金银交易。
忽必烈灭阿里不哥、统一南宋,干了很多大事,也花了很多钱,立朝之后更急需用钱。于是,即以纸钞替代银锭,忽必烈的思路是想发多少就发多少,这样花钱比较方便。
贯彻忽必烈思路的人,是几位理财师。
第一个出场的理财师,叫阿合马。
阿合马,生辰不祥,如何进仕不详,《元史》对他的记录是“回回人也,不知其所由进”。总之,这个人的简历在混到理财师之前似乎是空白,大概是混混。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工部侍郎董文用罢官,阿合马出任中书平章政事。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董文用罢官意味着以“金莲川幕府”为代表的汉臣已彻底失势。
阿合马的理财方式非常简单,简单到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无论用多少银子,领导给个数,他就照印,至于平淮准库是从来不用考虑的。1275年前,中统钞每年最高发行量不过11万锭(银子50两为一锭),1276年以后为140万锭,到1282年阿合马被杀时已经发行了680万锭。
公平的说,1276年忽必烈对南宋用兵,军费开支骤然增大,阿合马也是没办法,发钞票是难免的。问题是1279年灭掉南宋后,对南宋会子、交子的处理,阿合马太不厚道。忽必烈开始的想法是“江南交会不行,必致小民失所”,原意是想保持江南货币。阿合马却出了一个馊主意,以中统钞兑换江南交子,面值50锭银子的交子兑1锭中统钞,交钞不得兑换金银。
这摆明是抢劫,反正南宋遗民被元朝定位“南人”,在元朝四等人中排名最末。就是抢了,又能如何。
最可恨的还不是多发钞票,而是阿合马排儒抑佛,并从肉体上消灭了“金莲花幕府”。忽必烈在称帝后曾在排汉和崇蒙间犹疑,从重用阿合马来看,他最终选择了崇蒙。不过他很聪明,把汉族官员的仇恨转嫁给了阿合马。因为阿合马不是蒙古人,是回回人,仇恨不至全部集中到蒙古贵族。阿合马就这样被推上了前台,《元史》中不断指责阿合马,其实阿合马所做的并不比他的上级忽必烈更过分,只不过他在前台,表演更为刺目罢了。
与其他权奸的结局相似,阿合马后来被黑掉了,方式是暗杀。忽必烈在阿合马死后对他进行了清算,阿合马及其党羽倒台,蒙人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无论如何,阿合马死掉了,一切罪责都可以推到阿合马身上,忽必烈永远是正确的。
日期:2009-10-22 09:00:19
九年一梦
1295年,忽必烈的孙子铁木尔登基。
铁木尔是一个守诚之主,一生都在蒙汉之间轮着铁锹和稀泥,他干的最多的活儿,就是不停给双方封官:封汉臣为文官,封蒙古人为武官。财政,则仍握在回回人手里,当然还是烂成一锅粥,实在没什么可夸耀的。
在他快死掉的时候,蒙汉终于团结起来。
因为铁木尔指定的继承人叫做阿难答,虽然是他孙子,却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无论蒙臣还是汉臣,对伊斯兰教统统不感冒,蒙古人始终认为回回只能理财,做皇帝,还是靠边站吧。
忽必烈曾仿汉制,立太子为皇储,蒙古贵族传统是由诸部落公议定皇位。此时,蒙古贵族在汉臣支持下把祖制搬了出来,不准阿难答即位,并砍了这位皇储的头。
1307年元武宗被众人拥上了历史舞台,元武宗蒙古名叫孛儿只斤,汉名叫海山,蒙古名字太拗口,就叫他海山吧。海山继位,距发行至元钞已21年,史籍记载此时已是“帑藏空竭”。
1309年,此时至元钞已虚发1千万锭以上,严重贬值,实在流通不下去了。海山推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罢至元钞,毁至元钞版,发行“至大银钞”;原有铜钱可以流通,同时铸“大元通宝”铜币,允许民间流通金银。
在元朝整个历史上,第一次允许铜币流通是卢世荣时期,但刚开始卢世荣就被拿下了。第二次就是海山当政的时候,但时间也很短。因为,海山统治时间只有4年。4年中,汉族制度基本恢复,封孔子为“文宣王”,把司马光、二程、朱熹等人也搬进了孔庙。海山当政最后一年,废除蒙古贵族、寺庙免税权,开始模仿唐宋税制。
1311年海山薨,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为元仁宗。
仁宗即位后革新政治,颇为振作,他最大的功绩是恢复科举,崇尚汉学。不过,蒙古贵族实在没什么文化,反正以前什么都不知道,儒、释、道都是好东西,照单全收,“三教合一”的社会理想就此提出。对这帮文盲来说,大概汴梁路儒学正(孛术鲁翀)跟仁宗的对话最能体现“三教合一”思想:儒(理学)类似于五谷,释(藏传佛教)类似于黄金,道(全真)类似于白玉,总之都很重要,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家理论可以用来长生,比较实用。
长生的梦想促进了道教发展,以下人物大家应该很熟悉,都是《射雕英雄传》里的名人:武功天下第一的中神通王重阳、忠贞不二的长春子邱处机,痴情的尹志平和道德沦丧的李志常(人物评语皆出自《射雕英雄传》,没有任何历史依据)。《射雕英雄传》中,全真教积极反元,全真教确实建立于元朝,但跟抗元扯不上什么关系。上述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确实都很牛,不是因为他们修炼了《九阴真经》,而是因为全真派使道教形成了理论体系,从巫术演化为宗教。全真更类似于禅宗与理学的结合,“屏去妄幻,独全其真者”,把“全真”作为一种彼岸,到达彼岸的方式是苦行。
但在币制上,仁宗就不合格了。
仁宗罢至大钞,禁铜币、禁金银民间交易,重铸至元钞版,这些都不是仁宗错误的地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