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金融》
第35节

作者: 天圆地方的困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1-09 10:29:40

  最后一张王牌
  刚才说的英格兰银行是伦敦银行业霸主地位,不是英国银行业。此时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只能在伦敦市区流通。在广袤的乡村,大家还不太清楚英格兰银行是个什么玩意。乡村有自己的草根金融体系,现在史籍称呼这些机构为“乡村银行”。
  “乡村银行”实际由金银匠转换而来,很多人找金银匠手做活,从他们手中拿到取货单;后来,人们就把金银存放在金银匠那里,金银匠开出存款证明,金银匠铺变为乡村银行,主要业务是为本地人汇款、替本地人向伦敦缴税。
  无疑,他们需要签发汇票,虽然数额不大。
  英格兰银行的目的很明确,希望自己在全国拓展营业网络,乡村银行进城提供了一个良机。

  1725年,英格兰银行垄断了乡村银行票据清算。此时,全国乡村银行经营已经完全受制于英格兰银行,而后,乡村银行储备也被明令储存于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券则始终以黄金作为储备,到18世纪上半叶,随着英格兰银行在全国取得绝对优势,英国实际已经确立了金本位。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史上有很多坏事发生,比如与北美殖民地PK,比如70年代的乡村银行破产……。在一系列政治经济事件中,英格兰银行始终起着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虽然这些工作让它着实赔了很多钱。到不是英格兰银行有大无畏的精神,主要是每次王室都要求它出面,并许以丰厚的报酬。
  此时,英格兰银行已经被王室誉为:“我们手中最后一张王牌”。
  法国大革命期间,很多欧洲大陆人把钱存到了伦敦,所谓存就是把黄金换成银行券。革命结束后,这钱要取出来,也就是银行券要兑换成黄金。当时,英国刚结束对北美独立战争,钱早被王室花的差不多了,没有黄金。
  英格兰银行撑不住的时候,王室终于站了出来。
  1797年2月27日,王室宣布英格兰银行从此不再负担黄金兑换义务,议会于5月对此进行了立法,这就是著名的《黄金止付条例》。

  纸币,也就是英格兰银行银行券,第一次出现在大不列颠岛,为应对危机,英格兰银行开始执行货币发行职能。事后,一部分人开始反思英格兰银行的职责,作为最有实力的银行,应该在货币市场具有领导地位。
  1809年,英国下议院向议会递交了《锭金报告》,作者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的大卫•李嘉图。《锭金报告》要求恢复英格兰银行黄金兑换,并要求规定英格兰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挽救义务。
  不过,此时英国正跟拿破仑死磕,废除纸币,英镑黄金储备会随时枯竭。英法战争结束后,《锭金报告》的思想又占据了上风,1844年议会通过《银行特许条例》(即《比尔条例》),明确恢复英格兰银行黄金兑换义务(1827年曾恢复英格兰银行黄金兑换义务,但英格兰银行从未认真执行),规定英格兰银行不得以谋利为目标进入货币市场,对稳定货币市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报答,英格兰银行垄断了英镑纸币发行权。

  第一家中央银行终于诞生了,英格兰银行。

日期:2009-11-10 10:27:02

  朕即国家
  比英法百年战争更可怕的是,十六世纪的法国卷入了宗教斗争。路德宗、加尔文宗、胡格诺派、天主教在法国都不具备压倒性优势,各派之间的斗争最终演化为城镇骚乱。骚乱是杀人越货的良机,甚至可以借机除掉不喜欢的情人,杀完后只要说是异教徒就算了,法国法律秩序荡然无存。
  在列强林立的西欧,法国前景堪忧,如果没有亨利四世的话。
  亨利四世当政,以天主教徒为主的巴黎市民拒不承认他的继承权,因为亨利四世是新教教徒。亨利四世毕竟是国王,军事实力兑付平民绰绰有余,很快他击溃了市民武装力量。
  兵临城下的亨利四世并没有纵兵攻打巴黎,而是在城外宣布天主教是国教,但不妨碍任何其他信仰,人民有选择信仰的权力。

  “为了巴黎而做弥撒是值得的!”,仅此一语,亨利四世可以在法国乃至世界史上名垂千古。
  鉴于自己的臣民经常闹事,后来的国王路易十三、首相黎世流、路易十四都善于总结,法王开始刻意加强皇权,而且几乎使用了所有的方法控制市场和城镇。王位到了路易十四手中的时候,法国已经形成了绝对君权,他自己被称为“太阳王”。在路易十四年代,三级会议成了摆设,贵族成为国王的奴仆。最让路易十四自豪,也是最令英国国王羡慕的,是法国国王有权直接征税。

  只是,路易十四征税的方式很别致,采用了古罗马的“包税制”,所有官职也都可以出卖。集权给路易十四带来了大量财富,他迅速建立了一只可以抗衡欧洲强国的海军,建设了巴黎,凡尔赛宫就是在他任期内完工的。
  这个年代,在整个西欧大概也只有路易十四靠铁腕弄钱,其他国王是不敢指望税收发财的。
  1700年,路易十四发动了对整个欧洲大陆的战争,对手是英国、荷兰、葡萄牙和德意志王侯。这场战争对法国来说是一场浩劫,路易十四没有任何战略目标,完全是为了出去炫耀武力。结果并不意外,强盗被打倒了,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战争停止,法国要赔偿其他国家25亿里佛尔巨债。
  路易十四在身后也留下一句名言:朕即国家。

日期:2009-11-10 10:28:16

  约翰•劳的金融传奇
  1716年,路易十四去世后的法国王室比较烦,原因:没钱。当年,法国王室年收入约是0.7亿里佛尔,可支出是2.3亿里佛尔,大部分钱用来替“太阳王”擦屁股了。
  路易十五成为国王时年仅5岁,摄政王奥莱昂公爵也纯粹是个饭桶,他提出的方法无非是追查失职的财政官、废除一些行政职务,王室财政照旧一塌糊涂。
  此时,一个传奇人物横空出世,终结了法国王室的烂帐,他的名字叫做约翰•劳(1671~1729,John Law)。
  在世界历史、法国历史、经济学说史、金融史上,约翰•劳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人物,他的事迹无法逾越。按照约翰•劳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这样定义他的人生:伟大的经济学家、法国财政大臣、法兰西银行创始人;杀人犯、越狱犯和金融诈骗犯。
  约翰•劳出身于英国爱丁堡一个兼营黄金首饰的银行世家,青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政治经济学教育。据说他曾经想去学习银行业务和股票交易,但关于他的记载却说明,他年轻时具有超强的数学天赋,不过这种天赋被他用到了赌桌上。虽然,他贵为法国财政大臣、学术思想独树一帜,但绝对不是年轻人的楷模,1694年约翰•劳不但去调戏别人的女朋友,还事后杀掉了人家的男朋友,因此,被判终身监禁。

  约翰•劳绝对是个天才,他很有办法,具体什么办法不清楚,反正最后成功越狱,流窜到欧洲大陆。欧洲大陆旅行途中(逃亡)约翰•劳提出了自己的金融理论,1705年出版专著《货币与贸易通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