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金融》
第37节

作者: 天圆地方的困惑
收藏本书TXT下载
  1791年末,指券发行量就从8亿里弗尔上升到70里弗尔。约翰•劳还发行股票对冲货币,革命者却没有任何对冲手段。其实,革命者的指券政策很蠢,发行超量货币,受损失的不是封建领主,而是他们赖以依靠的资产阶级,只有他们的货币存量最多,而领主的土地通常情况下是不怕通货膨胀的。
  更可怕的是,革命者临时拼凑起来的平民军队根本不是国王拥护势力的对手。虽然我们歌颂法国大革命,实际上以乌合之众来形容当时的革命者,是一点都不过分的。有人凭借革命热情参加军队,更多人的,是为了指券。
  这样的军队,在正规军面前,一触即溃。
  面对军事危局,革命者把巴黎城区“无套裤汉”(纯粹的流浪汉,不是工人)组织了起来。遗憾的是,“无套裤汉”没有率先冲向战场,他们的第一项工作,是解散了“三级议会”,并囚禁国王。取代“三级议会”的是全民普选议会,据说选举连投票都省了,如果一方呼喊的声音高过另一方,就算胜出。至于全民议会的经济政策,就更蠢:直接限制价格,拒绝接受指券的人将被处死。


日期:2009-11-12 19:26:41

  囚禁国王,照样没有人给革命政府纳税;复辟军队不是吓大的,他们维护的也不是路易十六,而是整个法国封建王权制度,有没有路易十六,实在不重要。
  外有军事威胁,内有通货膨胀,法国革命逐渐失去了理智。
  1792年9月22日,治宪会议废黜了路易十六王位,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统治法国近千年的君主整体从此烟消云散,与君主政体一起消失的还有路易十六本人,革命者砍了这位国王的脑袋。
  本来,法国有一个绝好的机会进行和平变革,甚至比“光荣革命”更辉煌。毫无理性的革命者打破了这些梦想,法国从此陷入无休止的内战。之后的一百年里法国出现了两个王朝、两个帝国、三共和国,虽然其中也包括昙花一现的拿破仑大帝,他几乎真的统一了欧洲大陆,但也仅仅存在了几十年。
  有人称颂法国大革命,攻打巴士底狱,更是被看做挑战封建王权的象征。

  然而,8000革命者去攻打巴士底狱,并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这座象征着法国封建王权的监狱,其实只有32名看守和7个犯人,其中还包括一个因性行为不检点被关押的伯爵和2个精神病人。在路易十六统治期间,王权专制已经被极大削弱了,三级议会指望在路易十四时代就能随便抓国王、闹革命,那是绝无可能。
  无论如何争论路易十六的是是非非,最终批准《人权宣言》的正是这位国王,也正是在他的手上,《人权宣言》获得了法律地位,而他被革命者处决了。
  “我虽死而无辜,但我宽恕一切,我饶恕我的敌人,祈求我的鲜血将造福于法兰西,祈祷我的鲜血可以平息上帝的愤怒”
  ——路易十六临刑遗言
  伟大的法国大革命虽然以光辉的形象被记入人类史册,可是并没有给法国人带来真正的民主、富强和文明,对金融业的打击甚至是致命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法国的资产阶级是在专制王朝的庇护下成长起来的。1800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银行,法国开始实行金本位制,恢复巴黎证券交易所;1838年世界上第一家投资银行工商通用银行在法国成立……

  而在这100年的时间里,海峡彼岸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抢占了全世界的殖民地。
  历史不是偶然事件的堆积,仅仅一例大革命烟火也不可能焚烧掉整个法兰西。在整个欧洲,法兰西几乎是公认的法兰克王国正统,王室的势力也最为强大,可以说在法兰西历史上是有专制传统的。在专制中发轫的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英国王室与议会的博弈,法国王权衰落时,应该有一种与王权对应的势力成长,可惜法国的三级议会中是一盘散沙的城市贫民。

  国王的判断肯定会代表利益集团,这毫无疑问,又有那个执政集团不代表某个集团利益呢,难道平民议会就不代表某个集团吗。谁能相信终日在贫民窟里的人,会比一个开明的国王对国家未来能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国王确实代表某种利益,可贫民本身也是一种利益共同体,国王的团体不代表社会前进方向,莫非平民就必然代表社会前进方向?
  他们的利益诉求未必代表社会的前进方向。专制政体下骤然割断原有利益链条,各种利益集团必定都想取而代之,贫民的声音可能很强,却无法形成团结的理性,也就不可能填补这个空间。贫民窟的声音,有的只是攻击性,可能演化为杀戮,也可能演化为军事专政……。无论从那个方向走,都会减缓社会演进速度,甚至使社会制度退化。

  虽然法国大革命从一开始就忘记了理性,但自由、平等、博爱这些理念无疑是正确的。
  如果自由是错的,那专制就是对的;
  如果平等是错的,那特权就是对的;
  如果博爱是错的,那奴役就是对的;
  ……

日期:2009-11-13 09:31:23

  五
  西欧列强是怎样炼成的
  工业革命前,西、荷、英、法等欧洲列强已经基本形成,然而这个时代真正的强国仍旧是中国,就是把西欧整个加到一起仍旧没法跟中国比。
  即使在工业革命时代,绝大多数人的理想仍旧是能吃饱肚子,此时,人类生产的最高目标仍旧是种群的生存,我们姑且称呼他为“生存经济”,绝大部分人也就是能吃饱。
  活着,是才最大的理想。至于银行、证券交易,大概很少有人知道,那玩意在西欧也是给王室打仗准备的。

  这种生存底限,决定了人类对吃饭的需求弹性无穷大。
  因为,不吃饭会死人。
  如果使用经济学语言描述:生存经济时代不存在个人偏好,没有偏好,谈何市场?
  用市场、交换的概念去理解古代经济,是彻头彻尾的偷换概念。面对外部挑战,在生存经济中央集权的优势很显然,可以抵抗自然风暴和外族侵袭,谁也不知道制度变迁后能不能活下来,拒绝制度变迁是理性的。封建王朝作为既得利益者更不可能有动力制度变迁,土地固定了贵族,不可能以逃跑抗议皇权,而反抗,目标不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是为了成为另一个皇权,抢夺别人利益。

  由此,中国开始周而复始的长循环。
  西欧在生存经济时代落后,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市场越发达,败就更惨。匈奴被汉武帝驱赶到欧洲,日耳曼人和罗马帝国打不过匈奴,罗马帝国打不过“蛮族”。无情的生存铁则,让西欧一直到11世纪都不敢以家庭对抗自然,唐宋小农围炉夜话的时候,欧洲还在海盗的侵扰下胆战心惊。城堡、领主是西欧集体对抗自然的方式,落后的农业生产又根本维持不了一只常备军,在这些方式中我们何尝看到一点文明的痕迹?

  正是由于欧洲的落后,才使得它在生存经济期间走入了一条试错路径,新制度、新体系的尝试是性命攸关的,再按老路走下去就灭族了,与亚洲不同,欧洲制度变迁同样也是理性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