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金融》
第38节

作者: 天圆地方的困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欧洲的地域封建割据框架恰好提供了试错途径,领主乃至王国之间不存在统一的王权,因此可以独立进行经济试验,虽然这个过程是以无数生命为代价进行的。于是我们在西欧历史上看到了各种图景:民主的英国、王权的法国,自治的荷兰等等。基督教使得整个西欧在民族文化上具备统一性,每个成功都有可能在整个欧洲传播。
  不是欧洲人不想用刀把子解决问题,实在是养不起刀把子。
  因为,谈判中受损的一方很容易用逃避来选择不接受,强势的一方,特别是微弱优势方必须让步。海运条件使得西北欧市场早熟,骑士思想随商业扩张深入人心,公平、有偿交易、谈判等试错模式逐渐被反复尝试。
  试错的结果,英国出现了议会和普通法系,也因此率先出现了工业革命。
  此后,欧洲一跃跳过了家庭生产的界限,开始了工业组织与市场制度的变革,市场交易在多次试错中胜出,迄今为止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成为人类摆脱生存经济恶性循环的关键。
  一旦工业革命已经站稳脚跟,世俗权力就不可能再与其抗衡。人类记载文明数千年后,西欧终于即将率先走出维持生存的宿命。


日期:2009-11-14 09:46:30

  第7章 日落瀛台
  (清末)
  一
  岂因祸福避趋之
  拜工业革命所赐,1775~1833年英国纺织品成本下降了94%,英国商人开始满世界卖布,中国市场当是目标。不过,中国人不这么想,尤其是把放热气球当升天的弘历,他规定英国人只能在广州城卖布,因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需夷外货物以通有无”。

  弘历太闭塞,自鸣得意、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实际上,不是。
  核算运费,英国洋布价格比中国土布并不便宜,加上数千年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英国商人想在这个时候打开中国市场,基本上不可能。1830~1833年,中英贸易中国仍年均入超158万两白银,英国人很愤怒……
  愤怒之后,就开始使坏,既然卖布不挣钱,就卖鸦片。鸦片,学名**因,地球人都知道,那玩意儿是丨毒丨品。
  鸦片贸易,中国失去的不只是银子,还有民族的希望。与常识相反,吸食鸦片的并不是地痞流氓以及二流子,就是他们想吸,人家也不给。
  因为,没钱。
  当时,鸦片的吸食者主要是商人、官吏乃至军官,相对于地痞、流氓、二流子他们是社会中坚,如果他们迷恋丨毒丨品,中国就真完蛋了。
  鸦片是英国在清朝最挣钱的买卖,每年能从中国弄走240万两白银,1839年这个数字可能到达了400万两白银,有人估计中国20~25%的白银被英国佬卷走了,中国对外贸易开始经严重出超。
  白银流出,彻底改变了满族政府的货币政策,从“钱贵银贱”改为“钱贱银贵”了。其实,“钱贱”对小农无所谓,“银贵”就有所谓了。因为官老爷们改收银子了,官家汇兑牌价每两/1000文,实际汇兑价格到了每两/2000文。官家又不肯吃亏,官府向小农收银子、兑铜钱,小农只能从市场上以钱换银。

  凭空小农税款多出一倍,太离谱了。
  与英国人贸易,既亏官府,又亏百姓;既亏银子,更亏身体。
  百姓不想忍,皇帝更不想忍,向来在这块地盘上都是皇帝说了算,现在你不但布,还卖鸦片,顺带杀人放火。
  是可忍,孰不可忍!
  此时,林则徐站了出来,因为“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所以要“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绝对是一句振聋发聩的呐喊.不过,在国际政治舞台呐喊是没用的,要靠实力。
  评价林则徐是很难的,当然,这位民族英雄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确实不容撼动。遗憾的是,这位伟人连猛人都称不上,更不是神人。即使林则徐不被撤换,他也不可能改变历史轨迹,英国人该打进来还是要打进来,清政府该输照样要输。1841年虎门决战的时候林则徐依然在广州,而且琦善其实很尊敬林则徐,广东水师主将关天培也未被撤换,但是,我们依然输了,输的很惨。

  其实,每次我们惨败,都要找到几个人,一个是民族的希望,一个是民族的败类,结局是败类战胜了希望,于是我们输了。总要给自己的失败找到一个具体的理由,然而,鸦片战争我们输了,是因为没有林则徐,甲午海战呢,难道都是败类战胜希望,还都是偶然吗?
  1841年前,英军放弃广州北上天津的原因是想找一个地方能直接向清朝皇帝递交国书,并非惧怕林则徐在广州。就这样,英国在天津的国书依然被翻译为“求讨皇帝昭雪伸冤”(demand from the Emperor satisfaction and redress)。
  擅长呐喊的民族英雄始终认为英军只有海战能力,“夷兵除枪炮外,击刺步伐具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上岸更无所能,是其强给不可制也”,“即其船坚炮利,也只能取胜于外洋,而不能施技于内港”。

日期:2009-11-16 09:48:32

  主角与配角
  人们谈起鸦片战争,往往指责清王朝腐败透顶。不过1840年,中国并不落后,当年工业生产份额仍然占全球29.8%,对爱新觉罗•旻宁卖国来说,卖国就是卖家,他才不想卖国呢。
  仗打输了,要赔银子、割地,实在是没有办法。
  现在,我们指责清朝政府无能,骂列强豺狗不如。
  道可道,非常道,既然战败,也就只能屈从豺狼之道。我们斥责清政府卖国,既然是卖,就是交易。

  国家间的交易,力量相等,外交就是力量;实力悬殊,力量才是外交。
  不开口岸,就赔命,英国佬打进来,会更丧权辱国。
  两害相权,取其轻。
  《南京条约》的直接结果是之一是“五口通商”,很多人据此辩论,《南京条约》以一种被动的方式打开了中国大门,实际提高了国民福利,对外开放是好事。
  持这种观点的人,理论根据是经济学,确切的说,是西方经济学。

  可以买到便宜的洋布、提高国民福利,开放口岸有错吗?
  答案是,有错。
  西方经济学里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分工合作”,说白了纯粹是帝国主义胡掰,是帝国主义为了侵略的粉饰太平。
  西方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每一个人都有不同优势,在分工中要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
  这个,确实没错。

  但是,有前提。前提是:大家要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潜力要充分发挥。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的时候,别人就告诉你:我是主角,你是配角,因为我现在比你更有优势。
  用陈佩斯的话回击:“我没过当主角,你怎么知道我当不了主角”。
  对了,还有一句也很实用,“废话,谁不想当主角啊”。
  很遗憾,当时我们是弱者。
  当时,中国已经陷入了制度发展的“路径依赖”。通俗的说,就是说处在封建专制恶性循环中,在大一统的环境下根本没机会进行试错,只能依照原来的路径走下去。
  因此,替代专制王朝的必然是另一个专制王朝。

  即使没有鸦片战争,我们也已经落后。只不过,帝国主义以战争的形式废掉了清政府武功,所以更显得屈辱。
  此时,我们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最适合做什么,就被强盗安排到配角的位置。
  我们是配角,他们是主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