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金融》
第39节

作者: 天圆地方的困惑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主角,作用是改良蒸汽机,发明电能进而改变世界……
  配角,作用是原材料产地,产品倾销地……

  问题背后的实质,其实跟现在一样:当时我们提供的农产品,买洋布;现在,提供廉价劳动力,用衬衫换芯片……

日期:2009-11-17 09:51:44

  咸丰通胀
  爱新觉罗•旻宁一定很郁闷,刚刚登上皇位没几天,洪秀全就在南京弄了太平天国出来,摆明了要跟他死磕。太平天国占的地盘可是江浙一带,是全国最富裕的地方,让旻宁到太平天国地盘上收税,显然很不现实。他又得花更多的银子役使军队出去跟洪秀全的天兵玩命。
  没法子,只能增发货币了。太平天国给清政府带来的,不仅仅是中分天下,还有他这一半天下的通货膨胀。其实,旻宁的路子跟每个末代都差不多:没有准备就发纸钞、铸造不足值铸币。
  旻宁在名义上建立了官银钱号,仿照民间银号银票发行纸钞。官号中没有现银准备,铸不足值铜币。尽管旻宁用御笔写下朱批里:“当百则百,当千则千,谁敢有违”,显然旻宁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属于他的官钱号,只有北京,旻宁发行的纸钞根本没出北京城,地方纸钞权在地方督抚自设的官钱局。
  因为,旻宁的清军实在不争气,一败再败。

  太平天国让清廷明白,八旗已经没有了入关时的骁勇,指望一堆提笼遛狗的少爷跃马横刀,很难。为剿灭太平天国,清廷规定地方督抚可以自办团练,至于饷银,只能指望这些督抚自己搂,也就是所谓“地方财政自主”。
  正因为如此,汉臣才有可能重掌军权,在此之前,有军权的汉人基本上都没什么好结果,比如吴三桂、年羹尧(抬入旗籍,不算真正的满人)……。此时,清廷内焦外困、国势衰微,不得已才让汉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清代由此多了一批文人出身的武将:曾国藩、沈葆祯、李鸿章、左宗棠……。
  地方财政一旦自主,极端集权的时代就算终结了。
  至于太平天国,实行配给制,一切金银宝物都是天王洪秀全他老人家的,所有收获都要交给圣库(全银宝物一律得归天朝圣库,所有太平军大小兵将都不得私藏私带金银宝物,否则一经查出即斩首示众)。显然,这是十分愚蠢的决定,到末年实在推行不下去了,才开始出现铸币,但史料和存物都非常零星。
  这里并不想记述太平天国这段历史,因为,公平评价太平天国实在是不容易。这里只提一点,太平天国给中国历史造成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极大削弱了清朝中央集权。


日期:2009-11-18 09:11:20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Ⅰ
  19世纪对中国是一个不幸的世纪。
  鸦片战争之后,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太多的失败。突然间,世界之门也对我们打开了。人们开始思索,为什么西方可以船坚炮利,如果我们有了坚船利炮,是不是一样可以纵横海洋?皇室也在思索,毕竟丢了祖宗拿命拼来的地盘,他们恨不得自己船坚炮利,把英国白金汉宫、法国凡尔赛宫统统抢了。
  就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诞生了,由此也产生了中国第一批企业股权。这就是所谓的“同治中兴”。
  今天,我们称呼它为洋务运动:

  民用:
  1872年,设立造船厂,浙江轮船招商局;
  1878年,设大型煤矿,开平矿务局;
  1869年,上海与伦敦之间铺设海地电缆,距莫尔斯第一次成功发报仅35年;
  1882年,广州出现自来水;

  1885年,中国电线总长度达到万公里以上,距爱迪生发明竹丝电灯仅5年;
  1891年,设汉阳铁厂;
  ……
  军用:
  1865年,设江南制造局,也就是第一家中国兵工厂;

  1866年,设福建船政局,也就是第一家现代化军官学校;
  1875年,福建船政局派出第一批欧洲海军留学生;
  1888年,设北洋水师。
  ……。
  同样的时刻,日本1863年开始明治维新。
  战争是检验国家实力最有效的试金石。
  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即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中国洋务运动VS日本明治维新。

  中方:主力舰定远、镇远排水量7000吨以上,2000千吨级巡洋舰5艘,共8艘军舰。
  日方,主力舰吉野排水量4000吨,参战12艘战舰。
  今天日本海军有宙斯盾,有准航母,中国……。
  武器差异,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中日海军力量在伯仲之间,我们在没有输在器械上。
  战败自杀殉国的将士不英勇吗,定远舰管带(相当于舰长)刘步蟾践行了自己的诺言“苟丧舰,必自裁”,我们没有输在将士懦弱上。
  留学西欧的将领在战术上落后吗,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校毕业的济远舰管带方伯谦,竟然临阵脱逃(一说是诱敌离开旗舰),我们没有输在战术、战法落后上。
  ……

  结果:日方一舰未沉,北洋水师完败。
  如果已知历史,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如果再有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我们还是不是必负于日本?
  面对历史,默然无声,凭什么我们输了?

日期:2009-11-19 09:02:45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Ⅱ
  流行的评价未必公允,说教也未必是真理。
  洋务运动的结果,未必是失败,或者说,洋务运动,结果也只能如此。
  关于这场运动,以前我们的想法跟流行的一样,可以总结如下:
  没有约束的封建王朝,贪婪就会没有止境。洋务运动官督商办的本质,是模仿发达技术,而封建官僚身份却决定了它必然利用权力追求私利,不过是一种制度化的机会主义。在这个环境下,即使民族资本主义也要与官府搞好关系,比如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后文会专门提及)。

  在市场和封建权力双重压力下,封建官僚会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制度化利益,公平的市场秩序不可能出现,也就不可能超越以体制变革为核心的明治维新。
  现代中国历史把1860年以来的同治中兴称呼为“洋务运动”太合适了,洋务派所作的实在都是变事,即所谓“务”。
  在清朝体制下,即使把当代美国航母拉去,却有这么一个统治者,甲午海战中国一样会输。我们可能会赢得一两次偶然的战役胜利,但结果必然失败。就是这一两次偶然,上天也没有给我们。
  甲午海战,日本战胜,并无半分侥幸。
  既使重来一次,我们还是必输!

  承认这个答案很痛苦。
  现在,我们对以上内容的理解是:这些只是表象,表象背后,有天道……
  洋务运动不过是一本科幻小说,希望借别人的先进技术打败创造技术的敌人,这不可能。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是清末不世出的名臣:李鸿章、袁世凯、张之洞……,他们不明白吗?
  如果说1840年鸦片战争我们输了,我们不明白四夷有多强,他们经略了50年沧桑,应该什么都懂。为什么不直接整个议会出来呢。
  因为,就算创立制度,封建文化也变不了,体制仍将是那个体制。仅变技术,暂时不触动制度,还有可能变封建体制,变革封建制度必须更新封建文化底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