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金融》
第40节

作者: 天圆地方的困惑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康有为不明白,他要变法,要维新,证据就来了。
  很多人认为,变法失败是因为叶赫那拉氏有权力,甚至有人想,载湉为啥不找个没人的时候把老太婆干掉。更为现实的想法是,隐忍不动,先积蓄力量,控制军权,然后,……
  很多人慨叹,恨不得亲历亲为。
  实际上,干掉老太婆是有可能的,然后,就没然后了。
  变法,是绝对不可能的。

  可以杀掉老太婆,但能把满朝文武都杀了吗,满朝文武都杀了,就直接亡国了。这就是 康有为先生第一次面君,在朝堂上给载湉的建议:
  “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
  叶赫纳拉、荣禄是变法的阻碍者吗。
  叶赫纳拉如果真反对变法,以她对朝局的控制能力,载湉连一封诏书都发不下去。叶赫纳拉突然囚禁载湉,是因为康有为要谋叶赫纳拉,把她关进颐和园。
  很多人感慨,可惜康有为没有军权。
  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幸亏康有为没有军权。
  仅政变这一点,康有为肯定不懂现代政治的真谛,而是从骨子里继承了“胜者王侯败者贼”的思维。政治不是比武场,如果始终依靠暴力解决问题,暴力中走出的必定还是暴力。政治斗争,失败者必须真的没有怨言,必须心服、口服、真服。
  康有为倡导君主立宪,首先要立宪。
  既然如此,变法何用?

  载湉任命的中枢宰辅,也就是清朝军机处,是谭嗣同、杨锐这批年轻人,他们不是既得利益者,所以可以分割既得利益者格局。想骤然分割一个既得利益集团,那是绝对会遭到强烈反抗,把刀架到人家脖子上,还不准人家反抗,天下没有这个道理。
  反抗的结果,必然是废帝。
  换一句话说,即使载湉胜利了,废掉了太后,他用新人来操持行政。封建框架是既定的,利益格局也是既定的,在利益趋势下新人必定会选择利益,指望梁启超、谭嗣同等几个人有操守,现实吗。
  董仲舒灭古文经学,一步一步改造了先秦文明,斗掉了士族,革除了相权,压制了朴学,灭掉了心学,阉割了理学,最终只剩下一个今文经学,这种专制体制历经了多少年?指望短短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变革就革除所有弊端。
  不是不靠谱,是根本不可能。
  后来的中华民国没有法律吗,那些民国部长多毕业于西国名校,弄不好还是个洋博士,这个新的行政框架仅仅几十年就腐化堕落了,何况戊戌变法是在旧有体制内变革。
  一个封建王朝的官僚体制根本不可能阻碍民族进程,那样的话,也高看这些官僚了。皇权有意策划的封建文化才是这种封建体制的本源,也正是这种封建文化阻碍了我们的思维。如果每个人都想超越规则,就会产生制度性腐败,制度、法律就就会形同虚设。
  因为,人的集合才是法律的最终执行者。
  不信,你把清廷官僚弄到美国做文员,一样没得贪。

  请不要比较中国和日本。
  没错,1860年前这两个都是亚洲专制国家,但日本幕府专制从1603年才开始,之前还是一堆大名(官职,相当于中国的县长)互相乱砍的战国时代。再往前,所谓7世纪“大化改新”不过也就是能管理都城周围一点地方。从公元前到幕府,日本一直是既没文化,更没道德,就别说文明了。260年的历史,又如何跟3000年历史相比,260年又如何能形成一种数千年传承的文明积淀。

  望门投趾思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向天笑,留待功罪后人论。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日期:2009-11-20 09:10:36

  初识汇丰
  1864年8月4日,汇丰银行创立(清注意,不是开业),是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总行。不过,跟19世纪60年代比,那个时候汇丰更牛。现在只是发港币,当时汇丰银行的票子,在全中国畅行无阻,比大清户部的票子好使多了。汇丰银行的股东名单几乎囊括了香港、上海最牛的富商,可惜这些人都随着政治沉浮烟消云散,没有一个人能象皮尔庞特那样创立中国的金融帝国。

  1865年汇丰银行总行和上海分行先后开业,同年在福州、宁波、汉口、汕头和日本横滨正金设分行,1869年在印度加尔各达设分行,完成了地域战略布局。1869年汇丰股价上涨至票面价值的80%。
  期间,汇丰有三场很经典的手笔。
  第一件事,收购半年期汇票。
  1866年,上海发生棉花投机风暴,最终酿成金融恐慌(稍后会提及),幸存下来的中国钱庄和外国银行开始对国际汇兑持谨慎态度。1866年3月,丽如银行倡议所有汇票一律以4月为期限,不再接受6个月期限的汇票,大部分外资银行都觉得丽如银行这个主意不错,麦加利银行、有利银行、法兰西银行与丽如银行第一次与中国银钱界结成垄断联盟,拒绝接受4个月以上汇票。

  汇丰极力反对上述倡议,同时出手收购4月以上银行汇票,市面上大多数6月期限汇票都到了汇丰手里,而且是低价购入。
  6个月汇票的含义是:就算亏本关门也在半年后,而半年后的银根形势也许会变化……
  你想的没错,这是赌博。
  金融的本质就是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最大化风险,因为唯有如此才能最大化收益。
  幸运的是,这笔买卖汇丰赚了一票,更重要的,汇丰确立了在香港、上海汇兑老大的地位,江湖霸业从此开始。
  第二件事,发钞。

  一般来说,外资银行在中国设分行是谋求本国商人在上海、香港汇款生意,至于存款和发钞,外资行根本没兴趣。就算在清朝能发钞票,还是不能拿到本土使用。但是,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没有中央银行,没有一个稳定的信用中心。汇丰总行在中国,而且它意识到了这一点,汇丰的目的就是成为中央银行。
  汇丰银行不是大清户部,不能想自己发钞票就发钞票。汇丰干的第一件事是拉存款,更确切的说是拉存银。60~80年代,汇丰银行文件里充斥着“抓存款”、“存款乃首务之极”之类的词汇。1865~1880年,汇丰银行存款总额增长了9倍。不过,汇丰拉村银不是为了抢市场份额,而是为了自己发钞做准备。
  伴随存款增长,汇丰银行开始发钞,开始在香港和上海,70年代中期,汇丰已经基本统治了香港、上海发钞市场,发钞量占市场总钞量的50%以上,在上海约为200万两,在香港为180万港币左右。
  对银本位时代的银行来说,得汇兑可称王,但是,得钞票者得天下。

日期:2009-11-21 23:49:10

  民族银行初长成
  1840年后,中国突然设立很多外资银行机构,这些银行主要扶持本国商人、做国际汇兑,至于中国民族企业,人家没什么兴趣。我们自己的钱庄票号,又把钱集中于贸易,刚刚发轫的中国民族企业太需要一个自己的银行了。
  第一个动脑筋的是一个英国人,中国海关总署的赫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