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金融》
第41节

作者: 天圆地方的困惑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看来还是有点脑子,指使中国手下上折总理衙门,要求设立“中国皇家宝源汇存银行”,同时在报纸上鼓吹将设银行,即行募股。
  老外搞阴招比中国人差远了,很快赫德就暴露在盛宣怀眼底,盛宣怀赶紧去忽悠张之洞。在张之洞授意下总理衙门驳斥了赫德的申请,同时接受了盛宣怀的《请设银行折》、《公议中国银行大概章程》,“银行眆于泰西,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财货,以上下之求给,商务机枢之所系,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商货之气脉,杜洋行之挟持”。

  不过总理衙门的批复是非常离谱的,他们问了几个问题:
  第一,朝廷需要钱的时候,能否随时到你那里弄个几百万两;
  第二,借款、存款10万以上必须报告总理衙门;
  第三,朝廷至少要拿利润分红的50%。
  你还不如去抢。

  不知道盛大人怎么运动的,反正最后搞定了。批文内容倒是很简单,批准了他的银行章程,也没有以前离谱的要求,而且有一条类似于巴塞尔协议的规定:“银行资本不得移做各项工业及各项房产地基,其借与一公司或一商家之款项,不得超过股本百分之十”。
  中国第一家商业银行由此诞生,定名“中国通商银行”,1898年5月27日正式开业。中国有太多的节日,银行业应该公议把每年5月27日定为“银行节”。
  战争中,第一个冲上城头的人,未必就真能成为最后的英雄。
  中国通商银行,也是如此。
  通商银行实在是倒霉,刚刚开业就赶上义和团和八国联军进北京,于是就被抢了。

  不过,这里要说,第一个抢劫中国通商银行的是义和团。
  有人说,义和团,是爱国运动。义和团最主要的工作,是内讧,杀二毛子,甚至杀带着铅笔的孩子。在天津,义和团抄了前线将领聂士诚的家,顺便还杀了人家老娘;在北京,两万义和团攻打东郊民巷,一个月搞不定几百个洋兵,就这还“慷慨以誓师徙,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八国联军进北京那年,叶赫纳拉宣战的目的更有可能是借洋兵消灭义和团,就算义和团的法术是忽悠,生猛的汉子是真的,不弄去跟洋兵开战,回头就该冲她来了。

  义和团主张“逢洋必灭”,对这家仿西制建立的银行自然是不能放过。1900年6月22日,义和团民闯入中国通商银行北京分行,焚毁分行房屋,抢走现银,具体数目不祥。
  义和团刚走,八国联军就来了,未焚毁的房屋,被意大利军队占领,中国通商银行北京分行关门大吉。
  好歹义和团、八国联军是明抢,日本人就太不厚道了。
  庚子之乱过后,1903年通商银行跟平时没什么不同,发银行券、存款、贷款。
  2月4日,有个钱庄用通商银行的银元券换现银,这是很正常的业务。这笔不正常,因为银行券是假的。

  通商银行发现了假钞,却做了一个不明智的选择,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这个钱庄伙计送到租界巡捕房里。拿假钞不对,但假钞不一定是他做的,把人送巡捕房,就等于公开了说大家手里的钞票有假,有假钞只能自认倒霉。那个时代中国人还比较淳朴,更重要的是,没有验钞机,谁也不知道自己手里的钞票是不是假的。
  2月5日,北京银钱业公议,不再用通商银行钞票,市井风传伪钞达30万元,人们开始挤兑通商银行。
  通商银行露出了官商本色,衙门立刻派兵用灭火水龙冲散了挤兑人群。不过,通商银行也做了相应兑付准备,准备了100万现银,又从汇丰拆借了10万现银,终于平息了挤兑风波,2月通商银行约收回30万纸钞。倒不是汇丰大慈大悲,主要是这样下去汇丰迟早也会被挤兑。
  看来事情是平息了。
  假钞是骗不了发行银行,改骗其他银行吧。挤兑后不久,有个日本人持通商银行钞票在汇丰银行兑现,汇丰岂是好忽悠的,发现此人带来的4000元全系伪钞。

  汇丰的方式比较聪明,胡编了个理由让他过两天再来兑换,背地里却派了个人跟他搭讪,套出了他的地址、姓名、身份(一说是跟踪、报告巡捕房),反正是最后知道这家伙到底是谁了:
  罪犯姓名:中井义之助,日本人。中井义之助在上海开办一家贸易公司,假钞源自日本大阪,由日本浪人山下忠太郎制造,偷运来上海后秘密放置在他家,再由他通过在上海的日本商社等途径流散到外面。
  这是一件刑事案件,日本官方的回复竟然是,“据日本外务部声称,对伪造他国钞票者,日本法律无规定惩治之专门条文”。
  无耻!
  伪钞数量确实不大,但对通商银行的打击是致命的。
  为避免与伪钞混用,中国通商银行将真钞陆续收回,并连同已印好但未发行之钞票一起烧毁,直至1905年2月,该行才发行新钞。

日期:2009-11-23 09:50:05

  我们曾经沧海
  中国银行官方网站这样的介绍自己,“中国银行于1912年,由孙中山先生批准成立”。实际上,中国银行的历史其实更早。孙中山先生能大笔一挥,是因为成立中国银行前有个大清银行。
  鉴于开银行很赚钱,1905年9月27日,清政府在北京成立了户部银行,户部和商股各占一半,1906年户部改名度支部,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大清银行的经营实在是没什么可说道的,到1912年被孙中山关门,总行和18家分行呆帐合计1600万两白银,股本只有400万两白银,早就资不抵债了。1911年6月,辛亥革命开始的时候,度支部才提出要“以维持币制为惟一目的,凡普通银行的业务,大清银行一律规避之”。

  太晚了。
  在交通银行的广告中,也有“百年交行”之说,1908年确实设立了一家交通银行。交通银行由清廷邮传部在1908年成立,理由是支持邮传部所设的轮船、电报、邮政等实业。可能由于邮传部尚书陈壁的原因,与大清银行相比,虽然没有那么牛气冲天,但管理相对审慎,放款集中于民族企业。虽然交通银行最初也是官商各半的股份,但交通银行更像一家金融企业。

  辛亥革命后,交通银行继续经营。
  1904年1月21日颁布清政府颁布《商人通例》九条和《公司商律》一百三十条(相当于公司法),1905年颁布公司《登记法》,1906年通过《破产法》和《专利法》……
  这些法律开始向人们宣示,农耕文明将一去不返,中国需要一个保护私权的制度,而且这个制度会逐渐成熟起来。对中国银行业来说,这个时代,是一个痛并快乐的时代,一批民族银行应运而生。
  1906年9月,银行第一次在中国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出现,信成商业储蓄银行成立了;
  1907年浙江兴业银行、四海通商银行成立;

  1908年四明储蓄银行、裕商银行成立;
  1910年北洋保商银行成立……
  虽然,这些银行持续的时间不长,却有颇为值得称道的地方,比如,浙江兴业银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