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80年代末期,上海出现了一个令人注意的现象,各地新式企业纷纷来这里募股,比如开平矿物局、热河平泉铜矿、湖北长乐铜矿……。从1877年到1883年至少有15家企业在上海募股,1882年开平矿务局股票从股本100两上涨到250两。1882年,《申报》这样记述“现在沪上股份风气大开,每一新公司起,千百人争购之,以得股为幸”。
中国第一代股民诞生了。
1883年,拜胡光墉所赐,上海资金很紧张。
任何时候,银行拆借和金融投机都密不可分,只要拆借资金紧张,市场就很难火爆。1883年7月,上海股票下跌趋势已经无法遏制,曾经被追捧的开平矿务局股票从216两直线下跌到120两。
开平矿物局很郁闷,总办唐廷枢在伦敦发电上海开平矿相关人员,以120价格收购抛售股票。很不幸,第二天就有人以115两抛售,到不是想搞掉开平矿,实在是急着用钱,开平矿务局挺不住了,10月,开平矿单股价格跌至70两。
道理很简单:买家大多数是钱庄,买家不想搞什么长线投资,只是想囤积一批股票,等待高价出售,正好赶上丝价大战,只有套现。
投机虽好,还要先应急。
这场股价动荡跟1910年比起来,小巫见大巫。
20世纪初,交通事业的发展带动了生胶资源价格暴涨,1908年伦敦市场生胶每磅2先令,1910年春达到最12先令。南洋群岛是各国投资的重点地区,到1910年初,开发南洋橡胶资源的公司达到122家。
善于讲故事的伦敦股市此时开始吹捧这些南洋橡胶公司,伦敦证券市场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上海。
相对而言,上海比伦敦距离南洋更近,也就成为这些公司设总部的最好地点,122家公司却至少有40家总部设在上海,40家公司资本总额2500万两。这些公司当然不会放过上海这个金融市场,开始在上海募股,那个时候比较自由,想募就募,不用审批。
上海投资者不太了解橡胶是个什么东西。没事,听忽悠就行。英国“蓝格拓植公司”在《申报》等一系列报纸上大做广告,吹嘘自己在南洋一带经营种植橡胶进展顺利,而且据说在澳大利亚有种植园,年利润率可以达到45%。因为公司准备扩大经营,所以,在上海再次募股,也就是现在所谓增发。
故事很神奇,第一,是稀缺资源;第二,有板块概念;第三,澳大利亚种植园有海外概念。
很好,很有投资价值。
1910年6月,伦敦橡胶行情暴跌,4月橡胶还在12先令,6月到达9先令……
上海立刻得到了消息,橡胶股股价暴跌。
如果只是上海市民被忽悠,那问题也不大。糟糕的是很多钱庄卷了进来,钱庄的手段是给股票发行者支付期票(不能做现金),股价上涨后再付款,纯粹是空手套白狼。
投机客赚了很多钱,暂时的。
因为一波投机之后又要做第二波,只要股价在上涨,就有盈利空间,傻子才不做。当年6月,上海橡胶股开始暴跌,有的股票3月份还值70两/股,到9月底就剩下7两了。炒股的先锋正元、谦余和兆康三个钱庄7月份先行倒闭,三家共欠洋行150万两。
此时,清政府的上海道拿出了魄力。
上海道蔡乃煌奏请两江总督代奏清廷,向外国银行借款350万两稳定市面,再从官库拨出300万两,暂时缓解了这场风暴。
每年9月,清政府照例要从上海府库中提前190万两支付庚子赔款,1910年9月也不例外,可是今年此时钱都借给钱庄了。蔡乃煌电请军机处拨款200万两,请求不向上海钱庄提款。
蔡乃煌意识到问题很严重,军机处却不了解,他们觉得延期付款在外国人面前很没面子,强令蔡乃煌交割。
蔡乃煌是个厚道人,再次电告军机处不可提取款项。
好事,却总有人在掣肘。
度支部(原户部)侍郎陈邦瑞跟蔡乃煌是宿仇,他以为蔡乃煌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只要提款就能把蔡乃煌至于死地。于是向军机处指责蔡乃煌“罔顾私利,不顾大局”建议革职查办,同时两个月必须交清款项。蔡乃煌跑军机处总不如陈邦瑞方便,无奈之下只得向钱庄追回借款,灾难就此酿成。
蔡乃煌提现银后,上海市面几乎无存银,源丰润本是一家上海“极大之商号”,代理上海道国库,10月8日也宣告清理,分设于北京、天津、宁波的7家分号先后关门,北京分号关门,连带16家钱庄关门大吉。为维持市面银根,天津商会向大清、志成银行等贷款100万两维持钱庄,广州各大机构联合组织现银,才保住市面,一时间全国各地主要城市纷纷宣告现银紧缺,宁波、苏州等地都出现钱庄挤兑。
1910年两江总督在给军机处的呈文中说“沪市日来庄汇不通,竞如罢市,上海工场数十家,工人二三十万,一经停工,于商业治安均有关系,事机威迫,应请代奏”。1911年3月,被源丰润拖累,另外一家大钱庄义善源关门上板,至此有能力开联号的钱庄共关门19家,银钱业从此一蹶不振。
橡皮潮股灾,提前给清王朝唱了一首安魂曲。
日期:2009-12-02 15:02:51
五月花之前
1620年9月16日,102名英国清教徒登上“五月花”号,扬帆驶向新大陆,希望能在大洋彼岸找到没有刽子手,可以自由信仰上帝的地方。
然而,美国历史并非从此开始,之前的东西很容易被人忽略。
欧洲殖民者进入美洲大陆,仿佛被送回了2000年前。美洲土著被哥伦布称呼为印第安人,当时最先进的印第安人不过刚有个把奴隶,他们把殖民者当作“大神”。虽然,印第安人的历史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国历史,但是为了完整起见,这里仍从印第安人与殖民者的争端说起。
面对少的可怜的印第安史料,唯一能告诉大家的是大部分史料(印安人留传下来的神像图画)被殖民者烧掉了,留下来的是一堆用来记事的绳子,保证你想破头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说什么。还要告诉大家的是,屠戮印第安人不是美国人干的,说美国人干掉印第安土著居民,如同说中华民国输掉甲午海战,是一个关公战秦琼的故事。屠戮印第安人的时代,美国还没有诞生,美国人不厚道的地方在于后来的西进运动,把印第安人赶进“保留地”,颇类似于在市区拆掉贫民的房子,再到郊区盖廉租房。
追溯这段历史,叙述殖民者和土著的争端,是必须的。
当时,殖民者的武器也没后来那么犀利,几杆破滑膛枪,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放响。最初,西班牙对印第安人的战争,往往是西班牙失利。殖民者对印第安人残暴,印第安人对殖民者下手也挺黑,基本上都是挖心活祭那一套。
经历了很多次失败,西班牙人总结经验,想出了一个馊主意:用印第安人打击印第安人,这样比较省事。当时,印第安人远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300多个部落本来就往死里打,加上西班牙人调唆,确实死了不少人。
真正给印第安人带来致命威胁的,还不是这些武力内讧,而是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印第安人对此没有免疫能力,由此大批人死亡。
印第安人衰微,新大陆成了欧洲人的天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